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接受中國經濟網專訪 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澤彪攝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3年秋,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中國迎來新一輪改革的壯麗征程。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各項改革事業穩步推進,社會穩定和諧。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國經濟網推出“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年”專欄,聚焦一年來中國各項改革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成就和新進展,充分反映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顯著成績,以及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出現的積極變化。專欄將邀請政府官員、權威經濟學家以及各行業企業家圍繞“改革”議題,分析解讀經濟形勢、行業動態,回顧和見證這一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民營企業最有活力和創造力。企業景氣與否直觀反映經濟發展狀況,是看清中國改革和發展所面臨問題的一面鏡子,分析企業的經營和生産狀況,能更好理解當前中國經濟宏觀形勢和行業産業狀況。“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年”專欄首期邀請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知名企業家陳經緯暢談“民營企業的機遇”,“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商海沉浮三十餘年,他為民營企業奔走、發聲,把“60%的精力都放在社會事業上。”他擁有數十個社會職務,關注經濟問題多過企業宣傳。他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年”系列訪談首期嘉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香港經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經緯。陳經緯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見證者。
他認為,
·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比任何國家都要好
·“簡政放權”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混合所有制還應以國企控股為主
·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比
中經網整理部分專訪內容以饗讀者。
中國經濟網:過去一年,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國經濟低速運作。作為“晴雨錶”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如何?
陳經緯:中國企業就生存環境而言,比任何國家都好。好在哪呢?好在有一個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好在我國發展到現在外匯儲備馬上就要超過4萬億美元,好在我們把“引進來,走出去”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那麼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本地市場發展空間廣闊,走出去又有國家做支援,機會比外國企業好很多。
就創業環境而言,現在不如改革開放初期。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不管你做什麼市場都是一片藍海。而現在中國經濟經過高速發展,面臨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産能的轉型任務,市場門檻相對來説高了很多。因此,現在想賺錢,必須動腦子,依靠科技創新,高科技産品是最好賺錢的産品。
以前我們用廉價勞動力賺取外匯,現在我們要重視高科技産業的發展,重視新興産業的發展,但同時不能忽略傳統産業,多下一點功夫提高産品品質,做好品牌建設。通過對産品價值的提升做好傳統産業轉型。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一定要有創新思維,創新做法,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中國經濟網:但是我們同時應該看到,中小企業也面臨很多問題。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項舉措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難題。7月以來這已經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第四次提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陳經緯: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是一個新的問題,至少説了十年。過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也出臺了一些辦法,比如開放擔保公司、貸款公司。銀行不是直接貸款給中小企業,而是通過小金融機構。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出現了融資貴的問題。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利息都是正常的,三十、四十的也比比皆是。一個企業如果盈利超過10%是非常難的,如果貸款利率動輒20、30%,他怎麼生存?逼不得已去仲介結構借錢,就是飲鴆止渴,最終會反作用於實體經濟。
因此中央政府要拿出魄力解決這個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現在銀監會為了風險管理乃至宏觀調控,對大銀行的融資貸款有很多規定,條條框框很多,具體還要看落實。
中國經濟網:“簡政放權”是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手段。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以來頂層設計、多措並舉,力促“簡政放權”落到實處。就企業而言,是否能真切感受到“簡政放權”所帶來的便利?
陳經緯:簡政放權是這一屆政府工作的最大亮點,對於企業發展非常非常有利。以前我們去辦事,通過各種機構、各個部門,一趟下來需要敲幾十個公章,甚至上百個。嚴重影響企業發展,也完全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市場經濟講“商機”,一個商機是受時間限制的。當公司決策要做這個投資時,政府的層層管理、層層審批,到批下來的時候,市場起了變化,好多商機已經轉化為壞商機,不僅浪費了人力、財力和精力,也耽誤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家整天想著拿批文,不想做市場分析。我自己做生意的一個經驗之談,有時一個優惠條件反而有害無益,興奮過頭,對企業的長遠發展、長遠利益就忽略了。
對於企業發展來説,用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是非常有效的舉措。首先,就是我們説的企業從決策到執行可以節約時間,搶佔商機。其次,防止權力尋租。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本來只可以批100家,但是各級部門利用權力批了200家,宏觀調控相當於幫倒忙。所以就把權力交給市場,讓企業評估市場的能力,我有多大的力量就做多大的事,市場有多大的商機我就做多大的業務。
現在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下放了很多審批權,但還不夠。因為從中央到地方,這條路很長。頂層設計得好,更需要下面有執行力。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整個市場體系搞亂了。
中經網:十八屆三中全會備受關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加快步伐。4月,國務院會議向社會公佈80個引進社會投資的項目;7月,國資委宣佈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等六家中央企業中開展試點。您對此有何期待?
陳經緯: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從中國股市上市算起,國有企業把股份賣給股民和投資者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涵義更深刻,內容更廣泛。
但是我認為不能是簡單的“混合”,如果由國企控股,民營企業只是注入資本,這個混合的意義就不大。因為國企的優勢就是資本和人才,我們應該認識到相對於國企,民企的優勢在於靈活的體制機制。
我在一些場合也提議,混合所有制的發展還是應該以國企控股為主。就中國來講,有多少家超500億資金的企業,就算讓你控你也控不起。從另一方面來講,民企的資本是企業家的血汗錢,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風險管控方面的管理工作。所以讓國企發揮資本充足、人才,民企發揮創新驅動力強勁、經營機制靈活的優勢,合資做一些項目。積極發揮雙方的積極性,進入到原來國企壟斷的一些行業裏,強強聯合。
中經網:有一個説法認為最近幾年裏,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的經濟互動沒有之前那麼活躍了,是不是香港經濟優勢不再?您身為香港中國商會主席,如何解讀這個觀點?
陳經緯:這是誤解和誤傳。香港在我國有著特別的經濟地位。俄羅斯普京總統很羨慕中國有一個香港,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平臺;同時,新加坡又很羨慕香港有一個中國大陸。
改革開放初期,來內地投資的都是香港的中小企業。如果沒有香港,我相信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會這麼成功。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香港為中國對外開放提供了專業的營商網路和交往經驗,以及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跳板,其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比擬。
反過來,中央政府也非常關注香港經濟的發展。回歸以來,兩地簽署了包括CEPA在內的多個合作協議。在經濟上互相促進,協同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敬文)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