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一系列微刺激措施的提振下,我國三季度經濟開局良好,匯豐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也就是通常所説的PMI初值,從5月份的終值50.7躍升至52.0,創下18個月新高,反彈幅度也超出了此前市場預期。分析認為,這應歸功於政府放鬆貨幣政策並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的措施。
但在國內外經濟依舊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負債率攀高仍備受市場關注。有分析認為,目前我國企業債務比重遠超國際標準線,PPI連續兩年多負增長,國內企業實際利率接近9%。其中小微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在15%-20%左右。企業負債率遠超警戒線
據標普公佈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公司的債務總額共有12萬億美元,為GDP的120%。預計到2014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持債規模將達到13.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3.7萬億美元,遠遠超過OECD企業債務比率90%的警戒線。
究其原因,民間資金仍未得到有效配置,使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在去年年初的第三屆小額信貸聯席會年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浙江80%的小微企業是靠民間金融,平均下來融資成本高達30%,做實體經濟的小微企業投資回報只有3%。
同時,看似風光的央企也面臨財務成本高的問題。根據中國社科院測算,2008-2012年,我國地方政府負債佔GDP的比重從17.7%上升至24.5%,年均上升約1.36個百分點;而企業負債佔GDP的比重從95%上升至125%,年均上升約6個百分點,企業債務增速是地方政府的4.4倍。
根據國家審計署數據,截至2012年底,在減去居民債務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和政府債務後,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在65萬億元左右,相當於GDP的125%。而一般發達經濟體的企業負債比率約在50%至70%間。
數據顯示,企業債務的絕大部分來自國有企業負債,佔80%左右。據財政部公佈數據,2013年,中央企業累計負債32萬億元,地方國有企業累計負債28萬億元,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負債總額約60萬億元。
財政部門的分析認為,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是當前企業運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年前5個月,財務費用佔企業利潤總額的48.1%,同比呈現上升態勢。財務費用侵蝕國有企業近一半的利潤。從重點行業看,交通行業、煤炭行業、電力行業等3個行業財務費用合計佔其利潤總額的比重超過80%。在此基礎上,加強財務管理對於企業經營而言意義重大。
高杠桿率促升債務佔比
渣打銀行發佈的最新研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金融信貸總額佔GDP的比重已達251%。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二季度整體信貸增長高位在19%左右,而GDP增長仍停留在7.5%,這意味著經濟的高杠桿率問題仍無法緩解。
從另一方面來看,企業的高杠桿率使得經濟增長的下行更多的和投資增速下降聯繫在一起。杠桿率越高意味著利率和總需求波動對企業的衝擊越大。企業的債務存量較大,導致在利率上升的時候,財務成本上升較快,容易導致虧損,從而增加債務違約的風險,迫使企業緊縮開支。其次,假如需求受到衝擊,比如出口或者消費放緩,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償債能力下降,高杠桿率意味著企業緊縮支出的壓力尤其大。
"即便管理層意識到資金杠桿率已經被推至高位、債務風險在快速增加等問題,也很難馬上降低貨幣供給、去杠桿化。"有分析認為,如在2011年下半年,國內單月M2增速一度降至15%以下,但隨即就出現民間借貸成本大增、企業財務成本高企、中小企業大量倒閉等情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率整體呈明顯上升趨勢,杠桿率由139.3%上升至176.3%,累計上升約37個百分點。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近日指出:"現在中國經濟的氣候'寒冷、潮濕',讓人非常難受。這也意味著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在信貸廉價且市場需求廣闊時積累了過高的杠桿,那麼現在正面對虧損。因此需要進行一場全國性的企業破産測試。任何企業只要滿足以下三個度量指標,就必須破産:資産負債率超過80%、連續兩年持續虧損、企業所在行業為中央認定為産能過剩行業。"
融資成本擠壓利潤空間
融資貴、融資難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中國實體融資成本在全球而言,近兩年一直居高不下。例如,2013年期中國企業貸款利率是6.15%,美國是2.25%左右,日本是1%左右,德國是3.5%左右。有評論分析,2014年春節以後,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60%左右,甚至更高。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票據直貼利率已經達到8%左右,是近2年來的高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甚至達到雙位數。因此,近幾年中國實體經濟的調整壓力依然很大。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由於地方政府負有發展經濟、安排就業的責任,通常具有較為宏偉的發展規劃,持續需要大量建設資金,而財務方面卻又持續處在軟約束狀態,導致地方融資平臺本身對融資成本不敏感,不僅擠佔中小企業的信貸資源,亦推高資金成本。
"保守估計的1000多萬家小微企業大概只有10%左右能從正規金融體系中獲得融資,而實際上其融資需求是持續存在併為數不小的。事實上,中國企業負債率較高正是其龐大融資需求的一方面佐證。"連平認為。
信貸新政或將奏效
銀監會在最新發佈的《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表示,目前,流動資金貸款是小微企業主要融資工具。但在銀行業流動資金貸款業務中,還存在期限設定不合理、業務品種較單一、服務模式不夠靈活等問題,影響小微企業的正常生産經營,有時甚至導致小微企業需要通過外部高息融資來解決資金週轉問題。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在24日下午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小微企業往往借助民間資本資金,包括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等仲介機構來倒貸,成本比較高。
上半年兩次定向降準已經將信貸政策向小微企業傾斜,這次破解小微企業"倒貸"困境則是降低融資成本,這對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起到積極作用。
這些情況不僅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産經營,同時也不利於銀行了解借款人財務和經營狀況,掌握貸款真實品質情況,加大了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
目前,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先行試點。如針對那些個人信用報告無逾期記錄、本人及其企業結算流水正常的小微業主。如華夏銀行紹興分行的年審制貸款就和銀監會此次的要求"不謀而合"。
值得關注的是,銀監會還對貸款風險分類進行了調整,對於符合續貸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按照貸款"五級分類"的原則,可以劃入"正常類",而不用再降級進入"關注類"。
此外,首批民營銀行也正式獲批,這對小微企業、實體經濟又是一件好事。獲批的3家試點銀行在發展戰略與市場定位方面各有特色,目標是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效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如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將辦成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的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定位於主要為溫州區域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區居民、縣域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天津金城銀行將重點發展天津地區的對公業務。記者郭釔杉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