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電商年中促銷大戰硝煙再起。今年的6·18是京東上市後的第一次店慶,祭出了前所未有的優惠力度,豪擲10億元的“京東紅包”吸引消費者;即將上市的阿裏也火力全開;國美線上則推出“貴就賠”、“發紅包”的活動。如果説“雙11”是電商的年終促銷衝刺,那麼6月的這波大促則是電商年中的業績比拼。回顧以往的電商價格戰,“電商促銷”給人的印象不過是吸引眼球的噱頭,消費陷阱無處不在。因此對於6·18的電商年中促銷,很多消費者以“噱頭”嗤之以鼻,呈現出電商“造節頻繁”但服務不週引發的“不信任”後遺症。文/記者 馮秋瑜
聚焦移動互聯
開展“團隊作戰”
今年的電商年中促銷悄然發生變化:各大電商開始借助移動網際網路搶奪新蛋糕,“團隊作戰”逐漸成為主導。相比往年電商大戰更多在PC端上展開,今年電商大戰則是深入移動端。據了解,京東在微信、手機QQ、京東手機客戶端向用戶派發總價值為10億元的“京東紅包”,用戶可以將紅包作為現金購買京東商品,單個紅包價值最高達618元。淘寶在移動端“掃碼”上做文章;噹噹則在手機端推出“首單送10元現金”的活動爭搶移動用戶;連一向傳統的國美也開始重視移動互聯的應用。國美線上行銷副總裁黃向平表示,國美APP的下載量6月同比增長了8倍了左右,激活量也增長了5~6倍。
此外,記者發現,與以往的電商“單兵作戰”不同,今年電商間的“團隊作戰”成為新的趨勢。為了對抗淘寶,京東聯手騰訊重新推出拍拍網,加入C2C的爭奪戰;國美一方聯手天貓角逐家電電商,又與百度合作推出了系列線下活動。
消費者不買賬
電商遭遇信任危機
電商自顧自“造節”,消費者反應卻比較平淡。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消費者,對於每年多達數次,各種名目的價格大戰,很多人表示已經感到“造節氾濫”。不少消費者抱怨:“很多看上的款式網站上經常沒有貨,有的甚至將價格抬高後再打折,這樣的促銷不是欺騙消費者的眼球嗎?”此外,消費者還覺得電商的促銷券使用起來“太麻煩”。“雖然京東單個紅包價值最高618元,但不能用於手機充值和購買虛擬産品,限制多多,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細數往屆電商大戰,的確存在不少問題。“個別電商的打折商品長期缺貨,或者先抬價再打折、虛標商品原價等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電商促銷是否真降價成了消費者最關心的要點。”
根據《201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3年通過線上遞交、電話、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形式,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97350起,同比增長4.0%。某些電商平臺號稱産品是“正品行貨”,但卻不能享受全國聯保;號稱“內部渠道”進貨,但卻不能拿出廠家授權的資質證明……種種品質狀況讓消費者心涼。此外,電商大搞促銷期間,“快遞”變“慢遞”,也讓消費者頗有怨言。
日前,國美方面亦表示,由於網路消費在體驗方面的缺失,消費者在網購時的産品與商家網站提供的圖片和文字描述往往有差距,在家電零售領域,尤其是大家電品類,貨品、服務不符合約定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一個重災區。線上有很多專賣機型家電商品是線下不好賣的和過時的舊品,一些廠商就抓住網購群體偏愛低價的方式才拿到線上做特價或者爆款銷售。
頻繁造節或致消費疲勞
對於電商頻頻造節,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認為,6月開始進入線上線下消費淡季。電商“造節”的目的在於引起用戶關注,拉動消費激情,在淡季開始前撈金,尤其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市場面前,商家急於搶佔市場份額,搶先爭奪用戶,搶奪網路入口流量。如果商家不注重消費者在促銷中的體驗,只能造成“消費疲勞”,傷害的是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
對於電商之間的價格大戰,專家表示,幾乎所有的電商目前都屬於虧損狀態,盈利狀況並不好。專家提醒,電商頻繁“造節”,大張旗鼓地搞行銷戰,但促銷戰不能僅僅是噱頭,電商若是“只想賺一把”,恐將在一輪又一輪的“節日”大戰中遭到市場洗牌,逐漸被邊緣化。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