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流量按月計費、過期作廢”,在很多消費者眼中,這是運營商制定的霸王條款。不過,在上海市消費者維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消保委”)的推動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終於做出讓步,宣佈從2014年1月起,首次在上海推出手機季度流量套餐,以後上海地區的手機用戶將實現手機流量跨月使用,按季度結算。
對於此舉,消費者普遍表示歡迎。但也有分析指出,這僅是運營商在局部地區做出的讓步,尚無法推廣到全國。另外,面對運營商的壟斷經營,要想實現全面資費調整,仍有不小的困難。
據介紹,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季度流量套餐方案大致相同,新推出的季度包折算下來每月資費與月度包産品資費相同,比如中國移動推出的30元季度包(210兆)和60元季度包(450兆)分別對應原本的10元月度包和20元月度包,超過3個月後流量不再自動順延。而中國電信則推出了10元、20元、30元的“天翼流量卡”,分別對應60兆、150兆和300兆的流量,在90天的有效期內可無限疊加。
上海消保委介紹,此前調查顯示,大量消費者會出現“上一個月流量用不完,下一個月流量不夠用”的情況,手機流量套餐的計費週期越短,均衡性就越差;三大運營商的季度套餐使收費模式更人性化,使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2013年7月,上海消保委組織開展了全市範圍的資訊消費問卷調查,“手機流量按月計費、過期作廢”的合理性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此後,上海消保委協同相關部門多次與三大電信運營商進行溝通,2013年8月20日,三大運營商公開承諾,將推出以季度為計費週期的手機上網流量套餐。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季度套餐僅在上海實施,但用戶的需求卻是普遍的,相信這種季度套餐未來將會在全國推廣。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消費者對三大運營商的手機資費體系存在不滿,認為現行手機資費已不能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以目前的4G資費為例,儘管和3G、2G資費相比,已經有了明顯下降,但依然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根據此前中國移動4G志願者招募活動中的數據,在沒有資費限制的情況下,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的數據流量在3G左右,而目前中國移動4G套餐中最高的338月套餐所含流量只有2G,和用戶的實際需求仍有不小的距離。”一位地方消協工作人員向《經濟參考報》表示。
有業內人士指出,儘管運營商做出了小小的讓步,但要破除現行電信資費中的不合理條款,實現全面資費調整,仍面臨著巨大的阻礙。一方面,目前電信市場仍為三大運營商壟斷經營,其沒有主動降資費和調整資費的動力;另一方面,電信市場目前缺乏競爭,運營商也不會為了爭奪客戶主動實施優惠的資費套餐;此外,目前電信市場仍存在網間結算等壁壘,同樣給運營商主動下調資費帶來困難。不過,運營商全面調整資費已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