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廣告市場規模將破百億
昨日,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3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數量已達4.64億。從以前的傳統PC和筆記型電腦,到如今人手一部的手機,網民的上網終端正在發生快速的遷移。越來越具有人氣的移動終端帶來的不僅僅是用戶量數字的增加,在移動設備平臺上展開行銷活動所具有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凸顯。在近日舉行的“2013年騰訊效果行銷中國行”上海站活動中,騰訊搜索行銷部總經理王曉峰就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在騰訊效果行銷平臺上,移動端的收入已經超越傳統PC,成為騰訊效果行銷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
移動行銷日趨升溫
網際網路女皇Mary Meeker發佈的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已達到15億,來自移動設備的網路流量每年增長1.5倍,並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移動網際網路規模也已呈幾何型增長態勢,公眾對移動互聯産品越發依賴。對智慧手機用戶而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讓很大一部分資訊是通過移動搜索獲取。而對於商家企業來説,移動搜索廣告也已經成為企業必備的行銷工具。據艾瑞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2012年移動廣告市場規模達到63.2億元人民幣,相比2011年上漲161.2%,預計這一數字將在2013年達到102.7億元人民幣。
雖然眾多數據都表明移動行銷市場潛力巨大,但現實情況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涉足移動行銷方面仍然發力不足。根據CNNIC發佈的《2012年下半年中國中小企業網際網路應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受訪中小企業中,利用網際網路開展行銷推廣活動的比例達到23.0%,而移動行銷比例僅為4.1%。“對於中小企業來説,移動行銷專業人才隊伍的打造、手機網站的建設維護、産品資訊的有效推廣等已經成為構建移動商務平臺面臨的三大問題。如果選擇自建移動網站,網站的知名度、流量和收益將面臨挑戰。”騰訊公司副總裁馬喆人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雖然移動行銷看上去很美,但是必要的進入門檻使得中小企業並不能很快地利用這個平臺。而馬喆人表示,類似騰訊效果推廣提供的移動建站、投放優化、效果跟蹤等一站式全程服務正是中小企業最需要的模式。
性價比是最大優勢
“我們一個租車領域的客戶,他願意為每個新客戶的推廣費為400元,但是通過移動行銷平臺,我們可以為他們實現發展新客戶的成本低至150-160元。”騰訊搜索行銷部總經理王曉峰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端更加精準和更高性價比的推廣效果,是廣告主們最為“喜聞樂見”的。不過王曉峰也指出,雖然移動廣告可以實現一定的指向性,但同樣面臨著和傳統廣告一樣需要在品牌展示和追求轉化率實現平衡的問題。
“廣告主在手機上花錢做廣告分有兩類需求,一個就是品牌知名度曝光,不一定直接要求能夠帶來一些收入上的回報。另外一類就是求效果的廣告,也就是説把這個錢花出去了,就希望能夠有一些實實在在的行銷數字。”對於不同的需求,王曉峰建議廣告主採取不同的移動行銷手段。“打個比方説吧,搜索類的廣告,無論是PC還是移動端,它的指向性還是比較強的,但未必能夠帶來很直接的收入,理論上比較適合追求品牌效果的大型廣告主。但實際上中小型廣告主也應該對此投入一定的力量,除了在App裏面進行産品推廣之外,也可以花一些費用在搜索中進行品牌展示,這樣的話使你在追逐目標用戶的過程中,既能夠換來很多很量化的結果,又能夠獲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據王曉峰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移動領域的效果行銷平臺,獲得用戶成本僅為網際網路渠道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謂是目前最高性價比的行銷平臺。
市場攪局效果初顯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眾多的機遇,也讓原本有“規則”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行銷層面上,一方面是各種行銷平臺進行整合後的行銷渠道,但是另一方面,各種極具人氣的網際網路開放平臺也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甚至是免費的行銷渠道,其中微博和微信甚至視頻等的平臺,都已經獲得了大量的廣告主青睞,同時也逐漸被用戶所接受。
“如風達是一家科技物流公司,今年以來在新媒體應用平臺上不斷嘗試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不到4個月的時間裏,我們微信用戶超過了10萬人,這説明我們的微信服務是形成了實際效用的。”如風達總經理李紅義在説到利用微信平臺來服務客戶的經驗時顯得頗有心得。據介紹,在今年三月如風達官方微信正式上線後,顧客可通過微信實現預約取件、查詢、投訴、建議等功能。此外,如風達微信還具備手機綁定功能,綁定用戶不需要輸入訂單號,只要輸入“wl”,便可輕鬆查詢到最近訂單情況。李紅義認為如風達微信受到客戶歡迎,不僅是因為其強大的服務功能,還在於微信內容豐富,活動頻繁有趣,與用戶保持著活躍的互動關係。
利用新媒體渠道進行行銷在微博平臺上則更為普遍,就連韓國駐華大使館也借助韓國總統樸槿惠的“心信之旅”訪華之際在騰訊微博舉辦“2013中國微博名人韓國文化之旅”活動。使得騰訊微博成為了成為國際資訊文化交流的渠道,也讓相關的行銷活動有了更為立體和全面的傳播。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越來越被用戶所接受,這種全新的傳播平臺將會為移動行銷開拓全新的想像空間。(記者 葉丹)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