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國産運動品牌深陷“關店潮”

2013-03-27 09:1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去年一開年至今,國內運動品牌企業全線進入“關店潮”。據記者根據2012年年報統計,李寧、安踏、匹克、中國動向、特步、361度這六大國産運動品牌中,只有361度去年店面數量小幅增長217家,其他五大品牌關店總數接近5000家。

  李寧、匹克關店均超千家

  2012年,國內運動品牌企業大規模關店潮爆發。

  其中李寧關店數量最多,由2011年的8255家減少到2012年的6434家,關閉1821家。

  匹克次之,其零售網點由2011年年底的7806家減少至2012年年底的6483家,凈減少1323家。

  中國動向店面去年關閉1101家,安踏店面關閉590家,特步關閉86家。

  匹克公關部劉翔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表示,過去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為追求規模效應,標準不嚴,開了一部分‘有水分’的店面。如今環境變了,開始由追求店舖數量和訂單增長轉變為追求單店的增長,提高店效而不是店數,所以要關閉一部分低效不盈利的店面。

  高庫存是全行業難題

  對於大規模關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行業調整的開始。

  服裝産業觀察家馬崗表示,關店是好事情,只有把行業問題充分暴露出來,行業才能有希望,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經營困難,那就被淘汰,讓足夠優秀的企業活下來,重新佔領市場。

  與此同時,馬崗認為,接下來的兩年,調整是每個品牌都必須要面對的事情,因為庫存高企和渠道問題是擺在所有品牌面前的難題,無一例外,無一倖免。目前有三種可能橫在各品牌面前,一是堅持不變,二是調整失敗,三是調整成功,而只有調整成功,企業才可能抓住機會成功脫險,選擇前兩者都很可能會在競爭中被淘汰,以至於消亡。

  ■ 延伸

  國內國際品牌冰火兩重天

  本月,兩大運動品牌國際巨頭阿迪達斯、耐克也發佈了財報,業績向好,與國産運動品牌集體下滑之勢呈現冰火兩重天。

  阿迪達斯大中華區2012年年報顯示,其2012年在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在阿迪達斯旗下的六大區域中,大中華區同比增長率最高。從阿迪達斯整個集團的數據來看,2012全年集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創歷史新高,達148.83億歐元,並預測2013年集團的銷售收入將保持中等個位數的增長。

  耐克近日發佈的第三財季財報顯示,耐克結束了上季度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10%的局面,中國市場訂單數量有所上升,第三財季利潤有所回升,耐克體育用品第三財季利潤增55%。

  為何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呈現不同走勢?

  關鍵之道體育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慶表示,阿迪達斯之所以現在形勢較好是因為它在2008年奧運結束後即意識到庫存危機,開始清庫存,到2009年、2010年基本已經解決庫存危機。

  “國際品牌一直都對國內品牌産生巨大壓力,隨著耐克進入三四線市場清庫存,這種壓力可能會逐步增大,尤其對那些尚未上市而體量又很大的運動品牌影響更不可小覷。”張慶表示。“但是國際品牌三四線的擴張佈局短時間內不能完全到位,這個時機即是中國品牌調整機會。”

  ■ 消費者聲音

  “更傾向購買外國品牌”

  目前在深圳讀研究生的劉先生昨日對記者表示,自己經常會購買200元到300元之間的安踏、361度服裝(包括鞋類)。但由於正在讀書,目前的經濟條件還不允許自己經常購買國外知名運動品牌。“以前經常買李寧,只是現在李寧的價格跟阿迪達斯、耐克都差不多了。如果李寧不打折,我是一定不會買的。”劉先生表示,自己也希望買一些阿迪達斯、耐克的産品,特別是運動鞋。主要原因是,國外品牌的服裝和鞋不僅樣式特別好看,而且品質比國內的品牌好很多。“近幾年買的安踏、361度的鞋,穿一年就會壞,需要明年再買一雙。室友買的阿迪達斯、耐克穿好幾年了,也沒出現這樣的問題。”

  與劉先生觀點類似的王小姐,已經在北京工作一年了。在被問到國內運動品牌時,王小姐只想起曾經在高中時買過安踏和德爾惠,其他品牌就想不起來了。但在被問到國外品牌時,她馬上説出了五個品牌的名字。“國外品牌的衣服好看,優惠打折時跟國內品牌的價格又差不多,當然買國外牌子的。”(記者 趙嘉妮)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