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大牌化妝品迎來櫃臺漲價潮 消費者網上瘋狂掃貨

2013-01-09 10:15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大牌化妝品集體漲價的消息觸動了不少愛美消費者的神經,但這股漲價風潮似乎還沒有蔓延到網上。為了能剩下這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額外漲價錢”,不少消費者開始網上“淘”大牌,帶動了近期網購名牌化妝品的銷量。

  淘寶:部分產品已被“搶光”

  “這款已經沒貨了,什麼時候有貨也不能確定。”6日,光明網記者以買家身份採訪一家淘寶網專賣SK-II化妝品的店鋪,針對一款SK-II漲幅較高的凝世金顏精華產品詢問價格,對方賣家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不僅僅是這家淘寶店鋪,記者先後採訪了十余家專賣名牌化妝品的淘寶店鋪,大多數賣家都給出了近乎一致的回答:自從媒體爆出大牌化妝品將要漲價的消息之後,網店的成交量明顯提升。其中,以漲幅較高的SK-II、香奈兒等產品最為搶手。

  “最近很多囤貨的買家。”一家香奈兒專賣的淘寶店主這樣告訴光明網記者,因為受到櫃臺化妝品漲價的影響,不少消費者開始瘋狂掃貨,銷售量比之前提升了很多。

  而至于今後是否漲價,賣家的回答卻各有不同。一家SK-II專賣店賣家告訴光明網記者,將會在兩周之後調價部分產品,而調價幅度與櫃臺保持一致。而包括SK-II、香奈兒、迪奧專賣在內的大部分網店賣家表示,尚未接到漲價通知,在未接到通知前會依舊按照原價銷售,甚至在節假日還會做一些降價等優惠活動吸引顧客。

  樂蜂網:目前知名品牌價格不會上漲

  除了“瘋狂”的淘寶,化妝品電商樂蜂網也似乎因大牌化妝品漲價而“受益匪淺”,銷售量一度攀升。

  “目前來說,樂蜂網的產品價格穩定”樂蜂網副總裁辛益華在接受光明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樂蜂網目前不會出現知名化妝品品牌價格的上漲的情況”。

  除此之外,與櫃臺大牌化妝品漲價“背道而馳”,樂蜂網還推出了“國內外大牌化妝品底價熱賣,全正品!”的優惠促銷活動。而就是在這種“內外合力”的情況下,樂蜂網近日的訪問量再創新高。

  另外,辛益華也表示,鑒于樂蜂網產品的品類豐富,消費者的可選擇度非常廣泛,接受性也強,個別的價格上漲現象對其它產品的銷售基本上都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業內專家:不必盲目跟風囤貨

  對于大牌化妝品集體上漲的原因,辛益華認為,品牌商多將漲價的原因歸結為成本上漲。但實際上化妝品價格的上漲受成本上漲的因素影響已經越來越小,更多的還是一種品牌經營策略。就像奢侈品牌一樣,為了保持自己的高端定位,而適時進行一些價格調整。現在不少大牌的策略就是這樣:明星產品定價偏低,漲幅適中,給消費者造成一種價位合理的感覺。而真正附加值高、漲幅大的則是其他種類產品。產品越高端,消費人群對漲價越不敏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邊抱怨漲價一邊照買不誤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這也是不少高端化妝品敢于漲價的底氣所在。

  他建議普通消費者,應該理性看待這個大牌化妝品價格上漲的問題。他分析,其實從2011年開始,大牌化妝品就從此前的價格穩定開始出現頻繁調價,調價幅度一般在5%~30%不等。另外,一般在春節過後,也常常會有化妝品進行提價,但漲幅不會很大。所以,漲價基本也是以市場發展的狀況來決定,消費者大可不必因此困擾,或是盲目的跟風囤貨。其實目前也有一部分大牌化妝品,在去年早些時候已經漲完價,今年就不會再漲。還有一些化妝品,由于公司執行了內地香港同價的政策,反而主動提出了降價。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新聞背景:

  元旦過後,高端商場里銷售的大牌化妝品正在進行今年第一次調價,香奈兒、SK-II、迪奧、紀梵希等國際一線品牌化妝品的漲價幅度預計全部超過5%,最高的達到30%。SK-II的80%的產品都將漲價,調價的幅度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調價的都是老產品。例如白瓶的215ml的精華露,現在售價1210元,1月4日起漲至1270元,漲幅4.7%。香奈兒專櫃工作人員稱,從1月15日起執行新價格,漲幅至少為15%。

  報道稱消息來自多個商場化妝品專櫃,部分高端化妝品專櫃確已接到漲價通知。對于漲價的原因,品牌大多將其歸結為原材料成本、人力、經營成本、匯率、產品推廣成本及包裝成本上漲所致。(記者 李娜)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