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這一趨勢延續到2015年開局。截至4月23日,全國24省(市、自治區)公佈了今年一季度地方生産總值(GDP)數據,21省份經濟增速同比下降,河北寧夏“逆襲”,增速同比增長。
24省份中,重慶以10.7%的增速領跑,山西省則延續了去年的低迷,以2.5%的增速墊底。
長江中游省份經濟增速普遍較高
截至昨日,24省份已經對外公開了一季度“成績單”,其中僅河北、寧夏的增速同比有所增長,廣東省增速同比持平。
總體來看,中西部省份的增速依舊比較高,重慶與貴州兩地的增速達到兩位數。此外,長江中游的一些省份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如江西一季度GDP增長8.8%;湖北8.5%;安徽8.6%;湖南8.4%。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介紹,2011年以來,每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不管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是放緩的,通常在第二季度,投資會加速回升,經濟發展“企穩”。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也表示,由於全國兩會在三月份召開,投資一般從第二季度起鋪開。加之受到季節性影響,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不能代表全年的走勢。
數據還顯示,天津、安徽等15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河南、寧夏GDP增速與全國持平。
能源大省經濟增長疲軟 山西墊底
“一煤獨大”的山西省在今年開局延續了去年的下行趨勢。今年一季度,山西省以2.5%的增速在23省份中墊底,同比下跌了3個百分點。
溫彬認為,山西經濟增速大幅下跌首先是産業結構過於單一。此外,房産和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減少,經濟增速放緩。“山西經濟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速,可能將長時間面對增長乏力的問題。”
今年,山西繼續將“一煤獨大”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單列篇章,對“煤炭革命”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了構想。
除了山西,能源型和資源型大省,如新疆與陜西,也面臨著經濟增長疲軟的現狀。在24省份中,經濟增速跌幅最大的省份是新疆,同比下跌了3.3個百分點,增速為6.9%。而在去年和2013年同期,這一數據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此外,陜西也同比下降了2.6個百分點,增速為6.9%。
陜西省統計局認為,由於石油價格持續走低,石油生産遭受“價量齊跌”雙重打擊,對全省經濟影響較大。
李長安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於資源集中的省份影響特別大。因此,必須要轉換經濟發展方式,不能過度依賴某一産業,特別是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的産業。“産業多元化、擺脫對資源的依賴性以及傳統産業的升級換代,才是未來的方向。”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