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大量上市“魚龍混雜” “臍橙染色”呼吁權威說法解疑

2013-10-31 13:1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臍橙染色”事件 呼吁權威說法解疑

  29日,本報記者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獲悉,贛州市安遠縣質監局本月24日到江南市場調查,認定該市場水果區六馬路18、20檔銷售染色臍橙,並將該信息通知該市場。不過質監部門這一說法遭到檔主劉先生的堅決否認,他表示質監部門沒有出示檢測報告,單憑現場人工檢測不足為據。為此,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呼吁權威機構出示權威說法,以便做好市場準入。

  作為傳統產地,贛南臍橙在全國各地的市場佔有率一直都很高,而江南市場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果蔬批發中轉站,輻射范圍很廣,所以,臍橙染色問題瞬間“曝光率”飆高。

  目前,臍橙已經大量上市“魚龍混雜”,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染色事件給出的一道最急迫考題是,如何用權威、及時的信息公開緩解公眾焦慮。首先,權威信息利于恢復市場秩序。消費者已經被“打架”的消息搞得不知所措,質監部門說有問題,檔主以沒有檢測報告為由堅決否認,在“該信誰”的問題困擾下,多數人只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者無所適從,拒絕購買;其次,金杯銀杯不如口碑,“世界橙鄉”的美譽來之不易,染色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勢必影響臍橙口碑,樹口碑難,毀口碑易,當年三聚氰胺將國產奶打入“冷宮”,至今元氣仍未恢復。如果一味地“捂蓋子”,試圖用時間來消滅輿情,引以為豪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終會被消費者拋棄。

  當然,對于食品安全的頑疾,除了加強信息公開之外,根治之術還是在加強監管,事前監管永遠比事後追懲更具主動。從田間地頭到收購商,再到批發商和銷售終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無縫”監管。而現在,我們的監管往往被媒體曝光牽著鼻子走。改進監管模式,完善責任機制,食品安全才能真安全。 (李光金)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