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武漢:激活每一個創新細胞

2017年02月27日 07:49:1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圖① 烽火科技公司的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加工産品。 本報記者 鄭明橋攝

  圖② 創客空間“新車間”發起者李大維與武漢創客交流。本報記者 鄭明橋攝

  圖③ 聚集了大批創新創業青年的武漢未來科技城。 (資料圖片)

  3年前,雷軍和李儒雄兩個人在短短5分鐘的談話中一拍即合,決定聯合創辦光谷創業咖啡。

  如今,光谷創業咖啡已成為武漢“雙創”孵化器地標。入駐武漢光谷創業咖啡特區的入孵團隊近300個,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多達1000多場,參與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人數近10萬。

  武漢作為中部的前沿陣地,被國家授予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目前,武漢市已建成217家孵化器、115家眾創空間和73家大學生創業特區,光谷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創新型孵化器正逐步成為武漢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催生了一批極具潛力的新型企業。

  創新融入血脈

  新年伊始,武漢光谷創業咖啡執行總經理宣潔代表光谷創業咖啡接受了國家中期調研考評。宣潔説,光谷創業咖啡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成都菁蓉鎮、西安西鹹新區這3個雙創示範基地裏,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創新型孵化器,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

  “賣咖啡其實是為了服務創新創業”,光谷創業咖啡總經理李儒雄説,光谷創業咖啡成立的願景就是培育打造天使投資生態環境,成為創新發展的發動機。

  1992年出生的付小龍創辦的“戀愛筆記”在光谷創業咖啡孵化,已經獲得來自世紀佳緣的1000萬元A輪投資。“青年公寓”“塊塊互動”“車來了”,許多武漢的明星創業項目都是從光谷創業咖啡中走出的。

  “這裡是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交流平臺,也是創業培訓、創新孵化和天使投資的平臺,四位一體,讓創意能更順利地孵化成長為創業標桿項目,給創新創業帶來示範效應。”李儒雄説。

  踩著“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的節奏,光谷創業咖啡進駐襄陽、成都、仙桃、海口、西安,在全國佈局的孵化器已達20家,僅成都就有5家。這個以“光谷”為品牌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把武漢的“雙創”服務品牌帶到全國,也將低成本試錯孵化平臺模式推向全國。

  在光谷,“雙創”支撐新經濟長足發展的注腳十分明顯。“創新創業,我們已經搞了30多年,早已融入血脈。”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雙鬢已白,每一根白髮,都見證著光谷創新發展的歷程。

  由“一束光”的科技創新,到光電子、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命健康五大新興産業齊頭並進的“天下谷”,創新創業是光谷的立區之本、發展之基。五大新興産業以年均兩位數的增速成長,彰顯著未來5至10年的活力。去年每個工作日,光谷平均新增60戶企業。截至去年10月,光谷企業總數已超4.5萬家,企業稅收較上年增長30%。大量創新創業人才加速聚集,新增社保人數11.96萬人。

  烽火科技、長飛光纖是最初的創新之“光”,如今更加耀眼:烽火科技已經主持制定了7項國際電聯標準;長飛光纖加快全球佈局,相繼在印尼、緬甸、南非成立海外合資公司,去年實現了22.4%的增長。

  華為、聯想、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國家記憶體基地……當下代表國家資訊産業、“一芯一屏”最高水準的新興製造業密集投資建設;萬瓦光纖鐳射器、膠囊內窺鏡機器人、萬噸級生物質燃油生産線等一批世界級自主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更擦亮光谷創新招牌。

  搭建雙創平臺、營造雙創氛圍,光谷竭盡全力。2013年打造的“光谷青桐匯”被譽為“漢版巴菲特午餐”,50多個項目累計獲得16億元融資。它和後來的“東湖創客匯”“楚才回家”等,都是創業青年們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品牌。

  如今,在光谷,“月月青桐匯”的創業氛圍熱火朝天,大學生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海外歸國創業者和連續(衍生)創業者共同構成了光谷特色的創業“新四軍”。

  建造創業樂園

  武漢市發改委副主任張文勝説,面對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武漢以創新為核心,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間,量身定做城市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優最好的配套服務,大力實施“創谷計劃”,吸引“城市合夥人”大量集聚,讓千軍萬馬迸發創新創業活力,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10個以上“創谷”,讓武漢成為創新創業的樂園。

  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南太子湖創新谷是武漢首批兩個創谷之一。一期項目已經完成,包括雷軍投資的103創業咖啡、大唐—西門子智慧製造研發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威睿科技VR體驗中心項目、長江眾創武漢數字企業平臺項目等64個項目團隊入駐。

  目前,武漢經濟開發區正在推進8萬平方米“創谷”二期建設,提升開發區人才大廈、軍山街科技産業園、漢南工業示範區等孵化器的利用效率,並加大對南太子湖私募工場等創新基金孵化平臺扶持力度,打通資本與創新對接通道。同時,配合武漢實施的“城市合夥人”計劃,經濟開發區組建創業導師團,成立天使投資人俱樂部等,促進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加速聚集。

  在經濟新常態下,傳統製造業面臨去産能、補短板等供給側改革壓力,武漢開發區下轄的2萬餘家中小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均存在産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巨大需求。

  “運用創谷平臺引領産業轉型升級,打造由龍頭核心企業、配套企業、關聯企業等搭建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在武漢開發區經信局副局長張于威看來,大唐—西門子、威睿科技VR、長江眾創、103創業咖啡四大項目集中入駐南太子湖創新谷正當其時,將對該區發展智慧製造、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揮引領作用。

  瞄準未來佈局

  創新創業已經融入城市的文化血脈。目前,武漢市正在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全市資訊技術、生命健康、智慧智造,三大領域發展方興未艾。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0%以上,新動能的主體地位正在加快形成。

  與華北、華東、華南和西部四大創新創業中心相比,中部的武漢優勢明顯,但在“網際網路+”時代,要想迎來“雙創”的黃金10年,更需要瞄準未來佈局,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培育武漢地區的創新引擎企業。而這其中,人才是關鍵。

  “哪是人才中心,哪就是創新創業核心。武漢的高校多,科研優勢最突出,人才生産能力強。”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教師範斐説。

  光谷引才品牌“3551人才計劃”,7年來已累計投入12億元,吸引326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52名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1200多名“光谷人才計劃”入選者、4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4萬多名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

  如今,已有8000多位博士在光谷創新創業。剛剛公示的第九批“3551人才計劃”,過半數申請人擁有海外背景,不乏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或科研院所。

  海內外高端人才不斷回流,武漢優秀企業也紛紛擴展全球市場。去年,人福醫藥5.5億美元收購美國藥企,凱迪新能源加拿大項目投資1.5億美元,長飛光纖南非項目投資1000萬美元。現在,僅光谷就有74家企業在51個國家實現投資,9家企業海外上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83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在促進創新成果的産學研對接上,政府不遺餘力。武漢10所工業研究院,每個産業技術研究院均給予2億元財政支援,促進“産學研”緊密對接。光電、生物、新能源、海洋工程、資源環境、衛星導航、智慧製造、遙感測繪……截至去年底,各研究院共孵化企業110家,另有在孵團隊226個,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建設公共服務平臺20個,為企業提供服務2.2萬次,服務收入2623萬元。

  創新的政務“放管服”改革,每年為創新創業者釋放改革紅利近2億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光谷政務服務中心為辦事者提供“幫辦服務”,複印、飲水、停車、上網、書吧閱讀全部免費,“能評”、“環評”等仲介服務同樣免費提供。(經濟日報記者 鄭明橋)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