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減免“份子錢”、明確所有權和經營權……傳統計程車行業公認難啃的“硬骨頭”日前在杭州大力度“破冰”。
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對外發佈了《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和《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兩個文件重點圍繞科學定位出租汽車服務、構建多樣化服務體系、動態調整出租汽車運力規模、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經營權管理制度、規範網際網路新業態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監管機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明確了有關改革思路和重點舉措。
據悉,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出租汽車137萬輛,出租汽車經營企業8428戶,個體經營業戶126292戶,從業人員261.8萬人,2014年完成客運量406.1億人次。但近些年出租汽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出租汽車“打車難”、服務品質差等問題在一些城市較為突出,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特別是近兩年,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快速進入出租汽車行業,初期的一些不規範發展,導致出租汽車行業新舊矛盾交織,利益關係碰撞,引發一系列行業和社會問題。此外,去年以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先後推出“專車”服務,暴露出發展定位不清晰、主體責任不明確、接入非營運車輛、乘客安全和合法權益缺乏保障與巡遊出租汽車不公平競爭等突出問題。
隨著改革方案公諸於眾,計程車和專車將何去何從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
對出租汽車運營實行許可管理
過去,一提“打車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車太少、供應不足,也有不少人呼籲政府放開規模控制,讓計程車市場自由發展。而根據改革方案,出租汽車仍實行許可管理,城市政府要繼續對總量進行控制。這該如何理解呢?
“管制是糾正市場失靈的必要手段。”在上海三亦城市規劃公司教授徐康明看來,這其中原因包括:計程車服務中消費者議價能力較弱,需要進行價格管控,由此就需要管控規模以確保司機合理收入;管制還可以減少惡性競爭,“自由準入會吸引過多經營者進入市場,導致運力過度供給,影響從業者收入和服務安全與品質。”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巡視員徐亞華的理由則是:計程車運營時間長,大量佔用道路資源,容易加劇交通擁堵。
硬幣的另一面是,如監管機制不完善,管制也可能失靈。對此,徐康明舉例説,若規模調整間隔過長,容易産生供應短缺;若經營許可的價格過高,也容易形成阻止數量調整的利益集團。此外,管制還容易引發權力尋租、黑車猖獗。
“政府當然可以管數量,但確定規模應該有更科學的依據。”杭州市民金小姐説,這兩年杭州實際在運營的專車數量遠遠高於計程車數量,“這恰恰説明原來車太少了,老百姓需求長期沒得到滿足。”
針對此,《意見》明確對出租汽車運營實行許可管理,對出租汽車運力規模實行動態調整。
由計程車企業、行業協會、司機、工會平等協商份子錢。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