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找個車位難死。每天都提前半小時上班,只為找個停車位。中午出去儘量不開車,怕回來車位被佔。”因為停車,在鄭州鄭東新區CBD一家銀行工作的小周,每天都苦惱不已。
“停車難”本不是新鮮話題。然而,在河南鄭州,“停車難”像慢性病,已經從市區狹窄的羊腸小道,蔓延到了作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窗口的鄭東新區CBD。
在這裡,寬闊的大馬路上,常常是路面兩旁停滿了車,而投資6億多元建成的幾個地下停車場裏,卻有近一半車位是空的。
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尷尬?是硬體設施問題,還是整體規劃不合理?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2.8萬個地下停車位“集體遇冷”
鄭東新區CBD本不該面臨這樣的景象——幾乎每個路口都能看到“禁止停車、違者拖車”的提示牌,但每條路上都停滿了車。諷刺的是,在鄭東新區管委會、鄭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等機構的門口,路邊停靠車輛最多,不時有人上前疏導停車,否則就會造成交通擁堵。而且,“這輛車還沒走,那輛車就閃著尾燈等著停靠”的場景,經常上演。
“沒見交警,就停路邊;交警來了,隨即轉圈。” 走訪中,記者詢問了多位在商務外環路邊停車等候的司機,回答如出一轍。
上述景象,與下面這組的數字格格不入。
據了解,2010年,為解決CBD停車難問題,鄭東新區累計投資6.5億余元,在CBD商務內外環修建9座地下停車場。除了3號和5號地下停車場目前仍在建設中,另外7座地下停車場均已建好並於2011年11月全部投入使用。而7個地下停車場,停車位總數在2.8萬個以上,停車位足夠民眾使用。
通常情況下,車多、車位少會導致“停車難”。但鄭東新區CBD的“停車難”問題,與眾不同。
據承包上述停車位的北京金地停車場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春生透露,該公司管理經營的1、2、4號地下停車場,共有2600個左右的停車位,但平均每天只有一半車位會停上車,其餘車位都是空著的。
“這一半停車位中,80%以上的停車位為地下停車場附近的沿街單位辦理月卡、年卡所用。而臨時進入地下停車場停車的,20%都不到。”
另一名停車場管理者也向記者證實:“地下停車場裏每天空余的車位,至少有2400個,還有不少商場的地下停車位空著,足夠大家用的。只是很多人寧願佔道停車面臨被處罰的風險,也不願到地下停車場裏停車。”
地上“停車沒位”,地下“有位沒車”,怪現狀是怎麼出現的?
停車後還需“步行半小時”,誰停?
“不方便”,是車主在回答記者上述問題時,訴説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到鄭東新區CBD辦事,到停車場得繞半天,還不如直接停在路邊。”常到該區房管局辦事的一位房産仲介張曉説。
“停車場距離單位太遠,總不能把車停在停車場,再步行二三十分鐘到大廈上班吧?”在該區CBD工作的劉先生表示。
日前,有河南媒體報道稱,鄭州市今年正在建設14個公共停車場,共3427個停車位,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其中,鄭東新區的CBD5號停車場,有1327個車位,是這些停車場中規模最大的,卻因規劃不合理而遭遇了“不受待見”的命運。
據鄭州市公安局一位警官透露:“之前的規劃是CBD商務內環路建成上下兩層,地上行車,地下停車。後來因成本太高,未能實現,為了補救,才規劃設計了9個停車場。”
此外,CBD內外環大廈的地下停車場車位“只售不租”,不對外開放,讓車位變得更加緊張。
在地下車位“集體遇冷”、地上車位“一票難求”後,一副尷尬的場景重新出現。
記者了解到,2011年以前,該區商務內環上曾有300個臨時停車位,後來被政府有關部門取消。但現在,眼看亂停亂放現象越來越嚴重,幾經週折,2013年4月起,鄭東新區商務內環在路邊輔道的最右側,劃了一排臨時停車位,供到沿街單位辦事的車輛臨時停靠。
轉了一圈,投了鉅資,似乎“停車難”又回到了原點。
幾乎“失靈”的價格杠桿
為起到“引流”作用,地上與地下停車的收費標準,一般會有較大差異。但在鄭東新區CBD,記者看到,兩種差別不大的停車價格,讓大多數車主沒有動力“捨近求遠”。
記者在該區路邊的“P”字牌上看到,這裡的臨時停車位收費經過鄭州市物價局批准,按鄭州市一類區域收費,20分鐘內停車免費,早7點至晚7點第一小時收費4元,以後每小時再增加1元;上午7點至9點、下午5點至晚上7點為高峰時段,停車每小時增加2元。
據了解,自2011年12月26日,鄭州市開始執行《關於市內城區公共停車場機動車存放服務實行差別化收費的通知》,將市內城區劃分為一、二、三類區域,按照“中心區域高於邊緣地區、路內高於路外、地上高於地下、高峰時段高於非高峰時段”的原則,實行“差別化收費”。
然而,按照目前的收費價格,CBD地下停車場停車一次4元,每小時增加1元,單日最高15元。而地面臨時停車位,也是停車一次4元,每小時增加1元,只是在早7點至9點、晚5點至7點每小時增加兩元。
很多車主認為,停車價格差別不大,大家都不願意捨近求遠去地下停車場,“搶車位”就變成了車主們每天的必修課。
因此,如何用好價格杠桿,成為擺在鄭州交通部門面前的一道新題。
記者注意到,目前不少城市,已經開始注重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這種不平衡。
日前,南京市將主城核心區幹道停車費漲至20元/小時,停滿24小時將要交244元,一天停車費比一次違停罰款還要高。停車費的大幅上調,引發了人們對交通資源分配、政府管理手段的爭議。
去年年底,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在其門戶網站發佈《深圳市路邊臨時停車收費管理方案》,按照新方案,路邊臨停一天最高收費高達285元。
有觀點表示,道路資源屬公共資源,理應遵循“誰佔用誰付費,佔用越多付費越高”原則,也體現了公平負擔的原則。但是,收費應採取必要的聽證以增加透明度,只有在公開透明的運作體系下,公共資源才能得以真正優化。
“調整收費價格,不能光提高地面臨時停車位的價格,這樣會引起市民反感,認為是在斂財。”河南警察學院交管係交通控制教研室主任王峰説,可採取“有升有降”的方案,將地面停車收費提高,地下停車收費降低,地面與地下有兩元錢的差價,市民比較容易接受。“如果地下停車場降低收費損失太大,可以考慮從地面臨時停車收費中予以補貼。”(記者 韓俊傑 通訊員 張玉甫)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