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是“國際標準推動積極改變”。兩天前的10月12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于正式批準發布35項國家標準,其中包括新修訂的《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
近年來,挑客、拒載、議價等現象,讓出租車行業備受詬病。因此,《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這一全國統一標準的出臺不僅備受關注,亦被視為解決出租車行業深層次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本報記者通過對專家和出租車司機的採訪,將出租車行業的深層問題展現給讀者,以期通過這組報道,探求如何更好地約束該行業以及如何更為有效地執行《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
10月12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正式批準發布35項國家標準,其中最新修訂的《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頗受關注。
被稱為“出租車國標”的新版《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要求的哥佩戴服務標志,運營前和運營中忌食有異味食物,不在車內吸煙,不向車外拋物、吐痰;規定乘客上車前,不得有詢問目的地等挑客行為。除包車服務外,要使用計價器,不得議價,不得繞路;明確出租車企業宜提供24小時電召預約服務。服務人員接到乘客預約後,應及時調派駕駛員,無法滿足乘客需求的,應告知等。
“這些明確而具體的規定,針對的是消費者時常遇到的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他認為,出租車行業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租車司機與乘客之間的矛盾,此次新版《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抓住了矛盾主要方面,對出租車司機的行為進行約束,有積極作用。
在為“出租車國標”叫好的同時,也有公眾提出疑問,一紙“規范”能否真正解決出租車行業的問題?
“此前,出租車行業經歷了體制改革,即在大部制改革後,將出租車行業劃歸交通運輸部管理。在解決完體制問題後,出租車行業面臨的是如何解決深層次問題。”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說,應該看到的是,出租車行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很多,必須選好一個突破口,之後逐一解決。考慮到出租車行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所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服務標準問題。可以說,出臺服務規范、服務標準,就是解決行業深層次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張柱庭認為,之前社會對出租車服務的評價,往往用的是比較的辦法,即用此地與彼地進行比較,這種比較是不完整,也是不準確的。而在新版《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實施後,社會對出租車行業的評價,將會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也可以稱之為一個底線。
“可以說,新版《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統一了出租車行業的服務標準,也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評價標準。”張柱庭說,在此基礎上,《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范》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規范,共同構成了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標準體係。
張柱庭認為,新版《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的出臺,另一重要意義在于,是對出租車行業立法提供了探索。
張柱庭告訴記者,解決出租車行業的問題,最終要靠法治化。而在法治化過程中,行業標準的積累有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在立法過程中,服務規范中部分好的標準將逐步過渡為法律。
“徒法不足以自行。《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出臺後,關鍵在于如何執行。”劉俊海說。他認為,一方面需要出租車公司與司機加強自律;一方面也需要監管部門加大監管效能、減少監管空白,暢通消費者舉報渠道。只有形成出租車行業、監管部門、社會三方面的全方位監督體係,才能保證規范真正落實。
(記者余飛 制圖/李曉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