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捷豹路虎——這家5年前瀕臨破産、被印度塔塔以23億美元收購的英國豪華車品牌,卻在中國市場實現驚天大逆轉。2012年,捷豹路虎的利潤高達15億英鎊,相當於24.2億美元,超過了2008年被收購的總價。
高額利潤,主要來自中國市場的熱銷。統計顯示,2012年,捷豹路虎在中國共交付車輛73347輛,同比增幅高達74%。今年上半年,捷豹路虎雖經歷了産品的換代更疊,卻仍銷售42155輛,同比增長16%。
作為熱銷車型,路虎攬勝長期處於加價狀態。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惠通陸華捷豹路虎展廳,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攬勝2013款5.0L排量四款車型均要加價20萬元,其中,5.0T頂配車型要加價40多萬元。”在北京的另外4家捷豹路虎4S店裏,銷售人員的説辭基本一樣,只不過,有的店4款車型的加價幅度均在30萬元以上。
捷豹路虎中國總裁高博曾多次表示:“一旦發現經銷商有加價售車的行為,我們就對其進行嚴肅懲處。”但時至今日,卻沒有一家捷豹路虎經銷商因為加價售車被“嚴肅懲處”。
“剛上市的車型供不應求,可以理解,但有的車型已經上市數年仍在加價銷售,就不能簡單地用供求關係來解釋了。”上海工商局公平交易處副處長鄭宏表示,不排除一些汽車生産商和經銷商建立利益聯盟,故意營造緊張氣氛,人為地製造供需矛盾。
一邊控訴一邊熱捧
“我説海藻啊,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車,這是路虎!英國皇室的專用座駕,你覺得它難看,可我覺得它是車裏面最好看的一款,這開車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擁有一款路虎。”電視劇《蝸居》裏,貪腐官員宋思明的這一段話,無異於給路虎做了一個大廣告。
價格高達200多萬元的路虎攬勝5.0T車型,加上加價部分和稅費,全辦下來要接近300萬元。如此“天價車”,並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的。路虎4S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攬勝的消費者中,以私企老闆和煤老闆為主,另外,也有一些是政府官員,購買該車型的人對於價格並不敏感,因此,加價20萬或者40萬元並不能改變他們的購買決定。
與動輒200多萬元的攬勝相比,售價在60萬元左右的攬勝極光則面向更廣大的消費群體。這款與福特蒙迪歐共用一款發動機的小型SUV,同樣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熱捧,在去年普遍加價5萬~10萬元的情況下,居然售出兩萬多輛車。與攬勝的消費者不同,很多極光消費者並非腰纏萬貫,甚至有不少是都市白領,出於對品牌的盲目崇拜、外形的誘惑和炫耀型的消費心態,傾其所有購買該車型。
因為“肉疼”,因此對車子就更加在乎,也更加挑剔。在某專業汽車網站的論壇裏,一篇題為《2012年最後悔的事情——買了極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回復多達十幾頁。這位消費者説,他的極光在去年10月買完之後,就陸續出現異響、門框脫膠和軸承潤滑不足等問題,在維修和與4S店的扯皮中感到身心俱疲,想儘快置換掉這款曾讓他癡迷的車型。
同樣反映極光品質問題的帖子多得數不勝數。另一位消費者在網上吐槽説,他的極光才跑了2000多公里,天窗玻璃就裂掉了。“而且價格巨貴,玻璃29700元,加上輔料和工時,一共要3.7萬元。開始我以為是我趕巧了,這樣的情況只是個案,結果取車那天,正好趕上另一輛極光也是同樣的問題,也是2013款的……”
除了反映品質問題,在各大汽車網站的路虎論壇裏,還充斥著消費者對於加價行為的控訴。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一邊控訴,一邊充當冤大頭呢?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中國社會正處於急劇的變化之中,社會財富增長很快,但兩極分化也日益嚴重,因此就出現了價格越貴的豪車越受追捧,而A0級小車卻賣不動的尷尬局面。
路虎加價誰來管?
從前年加價70萬元,到去年狂降40萬元,再到今年加價40萬元,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路虎攬勝的價格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相差百萬元之巨。對於這種變化,路虎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變動是市場行為。“畢竟經銷商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捷豹路虎中國作為企業,對經銷商有控制管理權,但從加價車的角度來説,我們只能告知經銷商不許違法,如果我們強制規定讓他們按指導價銷售,就會涉及‘反壟斷法’,經銷商可能會反問,降價銷售的時候,為什麼我們沒有給予補貼呢?”
路虎中國在發給記者的《媒體聲明》中表示:日前媒體報道的捷豹路虎中國經銷商加價行為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捷豹路虎中國始終建議經銷商對於所售車輛執行市場零售指導價格,並嚴禁經銷商以任何非法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我們正積極採取多種措施以解決供貨不足的現狀,其中包括調高批售預期,向英國總部爭取更多資源,並努力提升物流運輸效率,以此來加快訂單的配送速度。
這位負責人坦言,目前路虎中國能夠承諾的,就是如果消費者去買車,被告知需要加價10萬或者20萬元,但經銷商最後並沒有出具任何憑證,也沒有開具發票,那就不符合財務流程,就是違法,只要有消費者舉報,我們一定嚴懲。“但如果經銷商告訴他,你想儘快提車可能要多掏20萬元去購買一些配件,然後將這筆費用體現在票面上,客戶能接受的話沒問題,如果不能接受,提車需要等上幾個月或者半年,這也是一種共識。”
該負責人也表示:“每個廠家對於經銷商的處罰,包括扣分、扣利潤,都有一套不一樣的系統,比如説,如果經銷商犯了嚴重的錯誤,我們從拿車、返點到利潤都會有相應的處罰。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經銷商的錯誤不一樣,加的價格不一樣,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也不一樣。我可以對經銷商進行管理、處罰,但不能在這之後再公佈這個結果,畢竟我們與經銷商是共生共榮的關係。”
以上回應不難看出,路虎中國對於加價賣車可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嚴肅懲處”基本沒有實施的可能,“共生共榮”才是根本。廠家不作為,那麼,監管部門呢?早在2011年,深圳市羅湖市場監管分局就對管轄內的一家奧迪4S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其因銷售“加價”車所得的140多萬元款項。當時,正值“3·15”前夕,包括廣州、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全國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佈維權觀點:認定“加價售車”是供求決定價格論掩蓋下的一種違法行為,不但違反了國務院價格監管法規,而且侵犯了正常排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收取加價款實際上是收取商業賄賂,強制搭售汽車裝飾則涉嫌不正當競爭。
作為因加價而受到監管部門處罰的首個案例,當時這個事件引起了業界極大的關注,然而,雨過天晴,加價售車再次迎來“風平浪靜”的大環境,除路虎外,包括保時捷卡宴等熱銷車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價行為。而所謂的監管,卻如一陣風吹過,來無影去無蹤。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不作為,是汽車市場價格混亂最重要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應該選擇“用腳投票”。(記者 黃少華)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