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編者按】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澎湃新聞5月18日起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專題報道,將充分展現五年來黨和國家改革與發展的輝煌成就。今天刊發的是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底考察扶貧工作時到過的河北顧家臺村所屬龍泉關鎮黨委書記講述這個村莊的脫貧故事。
龍泉關鎮黨委書記劉俊亮。 本文圖片均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攝口述對象:劉俊亮,1972年生,1998年入黨,2010年至2014年任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鎮長,2014年至今擔任龍泉關鎮黨委書記。
口述時間:5月6日、10日
口述地點:顧家臺村委會
“旱地多、交通差”
劉俊亮:龍泉關鎮處在太行山深山區,3025戶,農業人口7627人。
我1995年大學畢業,先是在一個鄉鎮做財政員,總書記來的時候我在龍泉關鎮做鎮長。2014年到現在擔任龍泉關鎮黨委書記。22年一直在鄉鎮基層。
龍泉關鎮2013 年最初建檔立卡時貧困人口有四千多人。致貧的原因首先是資源狀況差,地少,每人平均不到8分地。土地資源比較貧瘠,水澆地少,旱地多。另外基礎設施太差,很多地澆不了水。從年齡結構、文化素質等方面看,人口整體結構素質還是差,需要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勞動力受素質限制。另外交通條件差,比較閉塞。有高速經過,但看得到,下不來,龍泉關這裡沒有出口。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劉俊亮:總書記2012年底來到龍泉關鎮看望慰問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這是他最牽掛的。總書記同時鼓勵咱們,“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脫貧攻堅雖然很難,但咱們要有信心。
總書記當時講得很清楚很實際,認認真真把情況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實好,扎紮實實把團結搞紮實,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這是教給了咱們幾個具體辦法。怎麼脫貧?把情況搞清楚,把政策落實下去,加強班子、黨支部建設。説得非常接地氣,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我們2013年開始建檔立卡,一戶一冊,把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搞清楚。把每一戶裏情況搞清楚,每一個村的情況搞清楚,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用於決策。這樣做才能實現總書記講的“因地制宜”。
國家層面省市縣都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怎麼落實?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要原原本本把這些政策講給老百姓,跟老百姓對接上。要相信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做每一件事,老百姓都瞅著呢,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得到群眾支援。過去講政策,開大會,村幹部都睡著了,怎麼能讓老百姓明白理解呢。幹部都是服務性的。
顧家臺村駐村工作組到府了解情況。過去一些工作作風不到位,導致老百姓不信任,政策落實不了。
我也是農村出身,我父親幹了30年的村支書。要把感情灌輸到老百姓身上去,跟老百姓打交道非常親切,我去村裏,人見了我就説“老劉又來了”。
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把基層黨組織的動力調動起來。通過對黨員、村民代表培訓、上課,帶他們出去參觀,解放思想。我們到邢臺看核桃種植,到北京周邊看農家遊項目。增強基層幹部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通過教育和換屆,一些年輕人、致富能手,讓他們回來。出去創業的年輕人思想比較靈活,家裏政策好了,跟他們説要熱愛家鄉,要返鄉創業,做致富帶頭人,這樣也回來了一批年輕人。
改變農村的“兩委”班子過去存在的一些懶散情況,村幹部要帶頭幹事,提高在老百姓眼中的影響力。班子要團結,充分聽老百姓意見,村子決策充分尊重老百姓意見。
澎湃新聞:龍泉關鎮扶貧攻堅成效如何?
劉俊亮:就精準扶貧工作,總書記提出“五個一批”,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非常詳細。把情況摸清了,對照“五個一批”,對號入座,路子明確了,工作作風也變化了。
主要解決內生動力問題,讓老百姓自個動起來,然後通過産業支撐。內生動力,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過去解放程度低,交通條件差閉塞,長期以來基礎設施建設一定程度上跟不上。通過村幹部帶動,實質性的政策落地,讓老百姓享受這個政策,讓老百姓感覺我們説的不是空話,老百姓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內生動力。現在工作都是實打實的幹的,現在駐村工作組直接到府解釋。建檔立卡比較細,按照步調有規劃的解決困難,老百姓認為政府是幹事兒的。
産業支撐方面,總書記講要因地制宜,到底適合搞什麼。這個地方無霜期不足150天,種什麼都是一季,生長期短,種植業受到制約。有專家説可以種穀子,2013年在一個村實驗了一年,穗很大,結果快收割的時候下霜了,理論跟實踐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探索過程中想了幾個辦法,食用菌産業、林果業、手工業和生態旅遊。
箱包加工廠正在工作的女工。食用菌,去年一年實驗還是可以,建了125個大棚,村民承包到戶,企業合作,企業負責銷售運輸,一般能收入1到2萬元。給農戶上了各種保險,減少農民投資風險,現在的成本損失險,還能彌補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這還獲得了2015年全國保險農業保險創新獎。縣政府還成立一個融資擔保公司,幫農戶貸款。
發展林果業,通過土地流轉,結構調整,統一土地整理,一方面這個地方過去歷史上有種植蘋果習慣,另外晝夜溫差大,有利糖分積累,生長期也夠。
家庭手工業方面,建了一個箱包加工廠,家庭婦女們一個月可以掙個 1500元左右。
最後,交通疏通以後,發展旅遊業。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找專家設計,改造提升。新房100平米內1平米補助540元,超過100平米補助240元,室內裝修每平米補助600元。通過龍泉關古鎮開發,加上歷史文化,讓遊客到我們這吃住。今年國慶期間旅遊區就建成都沒問題了。
老百姓靠天吃飯不行,把山水變成老百姓的綠色銀行,靠天吃飯變成靠資源吃飯。現在實際貧困人口有900多人,通過産業勞動、土地流轉、項目建設,把産業發展起來,讓老百姓有穩定收入。老百姓期望的東西,自個實現有難度,現在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們再加把勁幫扶,就實現了,並不難。
現在變化大多了,基礎設施建設,房子、道路,用水,過去吃水還要到河漕裏擔。老百姓精神狀態翻天覆地的變化,都動起來了,老百姓認為小康目標快速能實現了,有信心了。接下來,按照阜平縣整體規劃,項目落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踏踏實實幹,實現小康目標沒問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