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解決“賣糧難”需優化糧食戰略

2015-11-13 08:36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賣糧難”折射的不僅是庫存問題,更是糧食産銷機制深層的不協調現象疊加的結果。因此,較為徹底地解決“賣糧難”問題,必須對糧食總體戰略進行優化。

  新華社報道,記者日前在河南等地持續追蹤採訪發現,從夏糧收購啟動至秋糧集中上市,“賣糧難”現象開始抬頭,局地排隊賣糧常態化,有的收購點甚至出現了為賣糧而“走後門”的現象:賣一次糧需要給驗質員500元好處費,才能不必排隊就驗質過磅入庫。

  因賣糧而不得不付出好處費,再次凸現了收儲方相對於賣糧方的絕對優勢地位,以及國有庫存倉容能力跟不上收儲需求的問題。實際上,這一問題在往年就曾反覆出現。國家制定主要糧食的補貼和最低收購價政策,目的是提高種糧的積極性,穩定種糧收入,保證糧食安全。但是“賣糧難”和設租尋租現象的存在,無疑會降低種糧收入的預期,對糧食生産産生負面影響。就此而言,解決“賣糧難”,必須加強收儲環節的監管,盡可能擴大糧食儲備能力。國務院辦公廳12日印發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就增強糧食可持續生産能力、保護種糧積極性、增強地方糧食儲備能力等提出了具體考核要求。無疑,更加剛性的行政措施,有助於緩解“賣糧難”,保證來年糧食生産的穩定。

  不過,加強糧食收儲各個環節只是解決“賣糧難”的第一步。在更深層面,“賣糧難”現象之所以總是迴圈出現,折射的本質是糧食進口機制、價格機制、收儲機制等各個方面的不協調。比如,儘管糧食連年豐收,倉容壓力持續增大,但糧食進口有增無減。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全國小麥、玉米、大麥等穀物和穀物粉等就進口1629萬噸,同比增長超過60%;又如,對主要糧食實施的最低收購價水準逐年提高,雖然保證了糧食生産的積極性,但是也導致價格失真,市場無法調劑糧食生産;再如,由於糧食儲備主要由中儲糧等國有企業控制,民間資本無法介入,沒有競爭的局面不僅導致種糧者無法議價,還限制了糧食儲備能力的提高。

  “賣糧難”折射的不僅是庫存問題,更是糧食産銷機制深層的不協調現象疊加的結果。因此,較為徹底地解決“賣糧難”問題,必須對糧食總體戰略進行優化。糧食連年豐收和庫存飽和,提供了糧食生産從單純重産量向重品質轉變的機會。鼓勵種糧積極性的各項措施,有條件向鼓勵種高品質糧食轉變,這也是治理土壤污染、減少使用化肥、提高餐桌安全的要求。高品質的糧食因為有市場需求,不存在“賣糧難”問題。就此而言,需要強化內部市場的糧食調劑能力,減輕價格倒挂造成的糧食進出口失衡問題,以及糧食主産區的倉儲壓力。

  11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了加大北糧南運,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推動南方挂坡地退耕還林等部署,預示了糧食戰略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改革的進程,決定著較徹底地解決“賣糧難”的進度。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