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大棚與太陽能發電設備看似無關,兩者“牽手”卻能達成奇妙的共贏。10月7日,記者從省農科院了解到,該院與蘭考縣的合作共建項目——“食用菌種植與光伏發電複合聯産新技術示範”取得成效,香菇大棚畝均效益達8萬元以上。
蘭考縣紅廟鎮管場村為該項目的示範基地。在管場村舉行的觀摩會上,記者看到,這裡的香菇大棚與眾不同,上面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設備,大棚內的香菇長勢良好。
“太陽能發電與香菇生産互不干擾、優勢互補,能大幅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項目主持人、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康源春介紹,香菇在生長過程中要避免陽光直射,只需要少量散射光,還需保持良好通風環境,避免雨淋。香菇大棚上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在不佔用土地實現發電的同時,又恰好為香菇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監控數據顯示,光伏發電大棚平均降低溫度8℃至14℃,相對濕度穩定在87%左右,白天光照強度、二氧化碳等數據也均能滿足香菇正常生長需要。
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張玉亭説,1畝地光伏組件年發電量可達7.3萬度,光伏設施能使用約25年,預計8.57年即收回全部投資,光伏發電能為香菇種植戶帶來可觀收益。
此外,省農科院專家為農戶引進香菇新品種,開展各種技術指導,據測算,一畝安裝光伏設施的大棚香菇年收益在8萬元以上。 (記者張海濤)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