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王冕回國。初回北京,他在房地産企業找到一份審計工作。但法國農莊的場景仍然時不時地撞入他的腦中,他準備積累點資金,等待創業時機。
工作之餘,他開始閱讀有機農業方面的論文和書籍。那時,他的床頭一直放著一本《植物學》的書,沒事兒的時候,他幾乎都在閱讀。週末,他就到中國農業大學去聽課,找專家諮詢他不懂的農業問題。
北京農科院的青年學者魏書軍是王冕最早認識的有機種植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專家。魏書軍記得,王冕最初向他請教如何用天敵昆蟲防治病蟲害的問題時,他很驚訝,他沒想到一個經濟學海歸會對有機種植感興趣,更沒想到王冕已經看了那麼多植物方面的書。
2012年,王冕雇傭了十幾名工人,開始了兩個棚的有機草莓種植。讓王冕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有著豐富的有機種植經驗的工人,種植草莓時仍然離不開激素。“我想用生物防治辦法驅除草莓的病蟲害,但工人們並不認可。”
看著草莓葉上長了一片片的“紅蜘蛛”,王冕睡不著了。晚上醒來,他鑽進大棚,對著染病的草莓,束手無策。工人們勸説王冕撒點農藥下去壓一壓,而他則堅持不用。兩大棚草莓經過70多天的種植,全部絕産。
這一年的失敗也讓王冕收穫了許多經驗。2013年,王冕辭掉高新工作和父母在798藝術區附近的黑橋村開始新的草莓種植。此時,北京農科院也跟王冕簽署了協議,派技術員駐紮在農場與王冕一起工作。
這一次,重新開始,又有農科院的技術工人幫忙,王冕比上一次種草莓更加謹慎。為了調出最適合天敵生長和抑制蟲害的環境,王冕與他的草莓大棚寸步不離。從溫濕度入手,再到天敵投放的比例和時機,王冕和工人們一樣一樣地試驗,終於在2013年底取得了草莓的豐收。“我們賣100塊錢一公斤,不少顧客吃過後都成了回頭客。”
轉折
堅持不用農藥,引來“合夥人”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