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專家:土地三權分開是給農民的大紅包

2014-02-24 15:13 來源:濱海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了三大突破,這三大突破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三大機遇。

  《決定》中關於農村土地制度的三大突破

  (一)允許農戶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轉讓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於農民家庭。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有了“三權分立”的改革,利於搞活經濟,是給農民的最大紅包。

  穩定所有權,就是農村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實行土地的公有制,這是不能變的。落實了所有權就可以避免土地的兼併,避免出現像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國家由於土地的高度兼併、大量的失地農民流入城市、形成城市的貧民窟而導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通過承包權,讓農民把土地變成財産的收入。土地的集體所有制的公有制制度不能改變,通過承包地的確權頒證,承包權落到農戶,農民耕地的承包權變成一種財産性收入。拿承包權讓農民可以實現土地的抵押、擔保、轉讓。中國土地承包費若是700元每年,中國共18億畝土地,農民就憑承包權每年收益一萬億元。

  搞活經營權,投資農業現代化的回報率達30%。田埂取消了,土地面積可以增加5%,統一播種、施肥、滅蟲使經營效益、産量又可以提高20%到30%,統一耕種之後,銷售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所以現代化、規模化經營,投資效益達到30%以上,農戶自己什麼也不用管,地轉包給別人種,比自己種的純收入還要高。

  (二)允許農戶對宅基地的使用權進行抵押、擔保、轉讓

  第一,允許農戶對宅基地的使用權進行抵押、擔保、轉讓,農民的宅基地成了商品,有了價值,這也為農民進城落戶提供了經濟條件。

  第二,宅基地的退出可以增加耕地。全國農村宅基地有2.55億畝,按照重慶市目前的轉讓價格,一畝地平均20萬元(東部、中部地區宅基地轉讓價格高於重慶),2.55億畝宅基地價值51萬億元。這是三中全會決定送給農民的巨大紅包,農民能否拿得到紅包關鍵要看改革的力度和方法。

  (三)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

  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提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與城市的國有土地同權同價,這是一個含金量很大的紅包,也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

  三大突破為新型城鎮化帶來的新機遇

  (一)有利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落實這三大改革,將會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動力,土地流轉增加一定財産性收入。習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引用了農業部的統計數據,講在北方單季農業地區,一個勞動力種一百畝到一百二十畝地,他的收益基本上就可以跟二三産業拉平,勞動生産率就可以超過二三産業的勞動生産率;在東北種上一百畝地,農民一年收入幾萬元,比城裏人收入還要高;在中部、南部雙季農業種植區域,一個勞動力種50畝到60畝,它的勞動生産率能夠趕上二三産業的勞動生産率。

  去年在河南信陽市的固始縣調查中,有一個實例,一個村只留下一個勞動力,其餘全部勞動力出去打工,那麼這一個人種了一萬畝地,種一季玉米、一季小麥,購了全套的農業機械,農忙的時候雇點工,一年收入至少幾十萬。所以三大突破為農業的現代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給農民工市民化帶來機遇

  宅基地有了價值,可以轉讓,農民可以通過賣掉農村宅基地,為在城裏買房落腳提供條件,在城市裏租房、買房,在城市裏就能夠紮下根了,能夠把農村的老老小小接到城裏全家團聚,這樣就實現了農民工市民化。

  中國有留守兒童六千萬、留守婦女4600萬、留守老人五千萬,合在一起一億五千多萬。如果我們通過這項改革,實現了農民工的市民化,讓一億多兒童、老人、婦女跟城裏的農民工全家團聚,這是一件多麼大的改革紅利。

  有人可能會問:“農民房子賣了,一旦失業了,農民靠什麼生存?”

  這是杞人憂天的,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歷史進程肯定不會逆轉,到城市裏絕對不會再回到農村,在城裏農民會有更多的學習和就業機會。而且它的第二代生存能力、競爭能力肯定會增強,將來可以在城市裏能找工作,全家人在城市裏紮下根,變成城裏人,怎麼還會回到農村去,所以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三)為就地城鎮化帶來機遇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按照小城鎮、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不同情況,實行有區別的戶籍管理政策。也就是説,要引導新增的城市人口更多的向小城鎮和中小城市集聚,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規模。

  按照這樣的政策,我預計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將從三個層面同步展開:

  一是,以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為中心的環渤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這三大城市在未來十年經濟總量各翻一番,經濟規模都達到兩萬億美元以上,這就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紐約和東京兩大都市群。這三大城市群的産業、人才、資訊、資本高度密集,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甚至成為拉動世界城市經濟的三大增長極。

  這就要求打破城鄉和區域之間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壁壘。例如,北京市現在出現了繁華的都市被周邊貧窮的農村所包圍的景象,原因是行政壁壘阻礙了要素的自由流動。如果能把軌道交通修到淶水、涿州、固安、香河、三河,離城市就一二十公里,城區之內過度密集的人口很快就可以疏散開,過高的房價很快就會落下來,這樣既可以緩解北京市交通壓力、人口壓力,抑制城市房價上漲狀況,又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所以,要打破行政壁壘,讓市場決定資源的配置。打破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界限,打破省市之間的界限,讓生産要素自由流動。三大都市群是城市化的第一縱隊,第一層面的城市化。

  二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以周邊的地級市為接點,形成省會的城市化。例如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群、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慶為兩級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帶動省域經濟發展。

  三是,就地城市化,這是更高層次的城市化。例如浙江的安吉縣和江蘇的昆山縣,在這兩個縣實現縣域經濟的就地城鎮化,經濟高度發達,勞動力大部分在二三産業就業,進入後工業化階段,農民收入水準很高,住房在原來的地方,依山傍水、竹林環繞、清靜優雅、交通便利,一個縣範圍內形成半小時城市群,這是更高水準的城市化。中西部地區離這樣的水準差得比較遠,但是要朝這樣目標前進,就地城市化,像德國城市化非常成熟的國家,城市化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幾,但是67%的人口住在小城鎮裏面。德國討厭大城市,工廠為依託,形成十萬人規模的小城鎮,步行上下班,住在那裏,沒有噪音的干擾,沒有交通擁堵問題,空氣非常清新,沒有霧霾的困擾。

  當前,縣域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機遇,通過縣城、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的同步發展,吸引勞動力就地向二三産業的轉移,讓農民就地過上城市化的生活。例如,縣城有20萬人,兩個小城鎮有5萬到10萬人,新型農村社區吸納幾十萬人。如此,就地城鎮化率就達到了60%到70%,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縣、市能夠實現城市化的目標。

  時報記者 哈迪 整理報道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