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券商資金池監管政策有微調 銀行委外贖回影響被誇大

2017年05月11日 14:46:29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 劉筱攸

  銀行委外、券商資金池等大資管領域的監管政策成了近期市場熱點。

  由於普通投資者對資金池和委外業務一直比較陌生,證券時報記者為此採訪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一批券商和銀行的資管負責人,詳細整理了市場上對於資金池和委外業務存在的疑問,並對投資人最關心的十個問題作出解答。

  券商資金池業務如何界定?

  大集合未來還能存續嗎?

  為何如今舊令重申?

  如何比照公募基金杠桿率久期來管理?

  上週五,證監會表示要求券商開展資管業務自查,是前期監管工作的延續,並非新增要求。去年7月,證監會發佈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産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已重申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不得開展或參與具有資金池性質的資管業務。

  但近日地方證監局對券商資管對資金池整改的消息仍引起市場強烈關注。一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權益部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大集合産品的規模和期限錯配非常嚴重,因大集合不限規模、不限人數,在銀行銷路好。近幾年,有的券商單只大集合産品就從原來2000萬的規模增至2000億,迅猛之勢超乎想像。

  據了解,資金池産品普遍投向債券和小部分非標,由於一些評級低的債券波動很大,並且經常借舊還新,容易累積流動性風險。

  對於大集合的管理,監管要求比照公募基金的杠桿率久期來管理。上述北京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券商資金池由於主要投向債券,投資標的、流動性的要求類似于貨幣基金,監管要求傾向於參照公募基金的杠桿率久期來管理。”

  目前看,大集合産品修改合同須事先跟地方證監局溝通,且合同修改只能往符合監管要求的方向改。深圳證監局對轄區證券公司資管資金池存量産品的整頓也做出了部署,要求各家公司以自查的形式,在5月10日前提交自查整改報告,此後每季度應向證監局報送整改進度報表。

  銀行委外如何運作?

  資金池産品的風險在哪?

  具體而言,除了可能累積流動性風險之外,資金池産品由於投資標的大部分是債券和非標,常常以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吸引資金,並形成剛性兌付的誤導性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産品之所以能大規模擴張也是因聲稱預期收益率達4.5%、甚至是5.5%以上。雖然監管層不允許承諾保本,但一些券商和銀行有到期按照約定收益兌付的暗示。

  據了解,有的資金池産品即使運作過程出現浮虧,或者收益率下降到1%至2%,但仍採用成本法計算收益。所持債券或非標未到期是難以看出問題的,而且還通過補充新資金實現不斷滾動。

  一位上市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券商資管並不像銀行有資本充足率做保證,兌付隱藏的風險很大,監管層已明令要求用影子定價的風控手段對負偏離度進行嚴格監控。

  因資訊不透明,這是一個比較難獲得準確數據的問題。所謂銀行委外,是銀行和管理人簽訂協議,約定委託金額、期限、收益率目標等具體要求,管理人對這筆資金進行封閉式隔離管理的才能叫委外。

  招商證券金融分析師馬鯤鵬、何悅的研報認為,委外基本是表外理財資金,很少有銀行做表內自營資金的委外。銀行以表內自營或表外理財資金認購貨幣基金之類的操作不叫委外,這與銀行買債券和投同業沒本質區別,這只是一個資産配置方式而已。

  那麼銀行委外市場的規模有多大?銀行的委外管理人大多為券商、基金公司和少數的保險公司。據了解,券商資管管理的銀行委外規模超過千億的不是少數,有券商資管子公司總經理甚至估計全市場委外資金可能高達4萬億——不過這個數未得到驗證。

  目前存量的銀行委外資金有多大規模?

  “在選擇委外管理機構時,銀行會基於對市場的研究,對市場相應的管理機構進行遴選,因為每個機構在細分領域的營運能力和風格不一樣。遴選完以後,我們就會進行嚴格的招標。”一位城商行投行總經理説。

  據了解,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相對於銀行來説具備更強投資能力,尤其在股票投資方面。但在管理過程中,有的銀行還會與管理人一起制定投資策略,制定白名單和限制門檻。

  據了解,個別銀行還會要求管理人每週提供委外管理報告,每天篩選並追蹤輿情和市場負面資訊來做到預警。

  委外業務還有空間嗎?

  券商資金池業務整改是否包括債券?

  日前,地方證監局對大集合資金池産品的要求有四點:一是嚴控規模,原則上産品規模應逐月下降;二是嚴控投資範圍,産品新增投資標的應為高流動性資産,不得投資于私募債、資産證券化、高收益信用債券、低評級債券以及期限長的股票質押産品等流動性較差的品種;三是嚴控資金端和資産端的久期錯配程度,組合久期和杠桿倍數不得上升;四是採用影子定價的風控手段對負偏離度進行嚴格監控,産品風險準備金不得低於因負偏離度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

  不過據記者了解,監管部門日前約談幾家資金池規模大的券商之後,監管尺度有所調整。

  一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總經理表示,監管部門經過摸底發現,有的券商資金池規模高達幾千億,並且以債券投資為主,如果強行清理債券資金池無疑會對債市有較大影響。

  因此,監管部門最新的説法有所鬆動,即借新還舊、分離定價、非公平交易的資金池指向非標類資産,並不包括債券。

  據記者採訪了解的情況,銀行委外基本上沒有大規模贖回情況。

  一家國有大行投行部總經理告訴記者,該行的委外管理人都是券商和基金公司,一部分是自身集團的附屬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一部分給外部機構管理。

  據了解,該銀行與集糰子公司合作的委外規模在2000億左右,這種集團內部的合作不存在大規模贖回問題;而跟外部機構合作的金額佔比只有2%左右,其中大量還是以MOM(多管理人基金)、FOF(基金中的基金)的形式存在,不存在大量贖回問題。

  一家城商行投行部門兼資管部門總經理告訴記者,該行委外資金非保本比重在13%~14%,最近並沒有實施大額贖回,但有極個別管理人彙報的業績與之前預期相距甚遠,於是有調整,但贖回規模佔比小。

  一位上海券商資管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委外資金去年發展最快,有一部分屬於一年期産品,已到期贖回;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監管原因提前贖回,但這種贖回需要承擔損失,除非流動性緊張否則不會這麼幹。

  記者獲悉,一家委外規模排名前三的券商資管近期還參加兩家銀行委外的招標。可見銀行委外並非完全禁止,而且還有的券商權益類委外增加了幾十億。

  銀行委外有大規模贖回嗎?

  一家上市券商權益部總監表示,近期贖回的銀行委外可能是投資債券的産品,而權益類反而有增加的勢頭。

  他認為,前段時間部分銀行委外贖回屬於考核壓力下的市場行為,這種階段性行為不會形成長期壓力,未來銀行委外的業務空間還很大——尤其是一些自身投資能力不強的城商行。

  一位銀行投行部總經理稱,近兩年商業銀行的理財資金增長較快,但在細分領域的資産投資能力仍舊不足,這導致市場需求與投資能力倒挂。

  但是,委外業務也面臨強監管。對於目前的“三三四”進場檢查,就有股份行駐滬的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監管要求該行提交委外業務的主動管理過程資料。銀行認為,“融合性委外”是未來的方向之一,也就是加強銀行自身對資金投向的把控和介入。

  延伸閱讀:央行論文:高度重視非銀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央行旗下媒體:穿透式監管是當前金融監管必要舉措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