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顛覆銀行業務的余波未平,中國銀行業又在遭受經濟下行時期帶來的壞賬衝擊,2016年商業銀行的日子並不平靜。凈利潤增速依舊無法衝破低速增長的難關,不良貸款的增長雖有減緩勢頭,但關注類貸款卻迅速抬頭。在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加劇的情況下,銀行紛紛發力房貸業務,但房地産貸款依賴症的苗頭也引起市場警覺。
總負債:首破200萬億
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負債總額為205.9萬億元,首次突破200萬億元大關。
雖然近幾年銀行業資産負債表快速擴張,但無論從資産端還是從負債端來看,存貸款在資産負債表中的佔比均明顯下降。有數據顯示,貸款佔總資産的比重由2003年的約61.4%,降為現在的49.5%;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由2003年的82.7%,降為現在的68.9%。銀行的投資類資産大幅度增加。貨幣投放主要跑到信貸之外的投資類資産,這些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流入到各級政府手中,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並成為近兩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A股IPO:中小銀行闖關
在今年以前,我國A股市場中僅有3家城商行,2007年之後,城商行IPO的大門一關就是九年,今年重新開閘,農商行首次實現A股IPO,江蘇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常熟農村銀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上海銀行、吳江農村商業銀行等快速登陸A股,A股上市銀行隊伍擴容至24家。
上市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除了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聲譽度和知名度外,就是能有效補充資本金,應對風險能力會大大提高,銀行也有更多的放貸空間,得以快速擴張,預計未來將有更多中小銀行衝擊IPO。
業務:猛增的房貸
前三季度在居民中長期貸款中,個人購房貸款增加3.75萬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這意味著,前三季度,10.16萬億元新增貸款中,37%的貸款流向了個人按揭貸。這還不包括地産商、仲介商提供的首付貸、消費貸等加杠桿産品。
具體來看,10月住戶中長期貸款佔新增貸款的75.1%,而8月這一佔比是55.7%。可以説,房貸成為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絕對主力。
盈利模式:非息收入成新引擎
三季報中,除新上市的6 家上市銀行, A 股上市銀行中非利息收入佔比超過30% 的有10 家,另外的6家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也都超過20%。這種轉變折射出銀行的經營模式正從“存款立行”向“資産驅動負債”轉變。
死
關注類貸款:危險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從銀監會數據來看,不良貸款與關注類貸款規模的增速出現分化,關注類貸款的增長速度顯著高於不良貸款規模。
從2015年一季度以來,不良貸款增長較為穩定,曲線較為平滑,而關注類貸款在2016年一季度、2016年三季度有較快攀升勢頭。
截至三季度末,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3.48萬億元,同比上漲23.6%,關注類貸款佔比4.1%,創歷史新高。作為不良貸款的先行指標,存在滯後性,因此,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仍面臨上行壓力,不容忽視。
凈利潤:已現單季負增長
截至11月中旬,22家A股上市銀行2016年三季度經營業績出爐,5家國有控股大型銀行中,除中行凈利潤增速超過2%以外,其他4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在1%左右,而股份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也都沒超過10%。其中,甚至有銀行單季度凈利潤同比負增長。隨著經濟放緩、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因素影響,銀行業告別高增長時代。
樓市依賴症:部分銀行已患
個人住房貸款持續擴張背後的風險也值得關注,13個城市按揭負擔比超40%的警戒線,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上海、廈門,居民住房貸款負擔比(月供/月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高達128%、94%、85%。此外,南京、蘇州、合肥、鄭州等地居民購房壓力也明顯加大,部分銀行患上了嚴重的“樓市依賴症”。
居民購房壓力過重將直接導致房價下行過程中的違約風險增加,尤其是前期利用加杠桿産品的房貸申請主體,因資質不足可能導致違約風險更大。除了個人房貸的壞賬風險外,房地産上下游的企業貸款也將面臨考驗。據了解,房地産與20多個産業有直接關係,共涉及上下游50多個行業,這些貸款的品質依舊與房地産市場息息相關。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