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7月金融數據真相:居民爭當房奴 煤企存幾十億吃利息

2016年08月16日 10:57:16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反倒使“房奴們”又火了一把。整個7月人民幣貸款只增加了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元,而住戶貸款就增加4575億元,成了新增貸款的“中流砥柱”。

  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反倒使“房奴們”又火了一把。

  央行上週末公佈的7月金融數據引發強烈關注。一方面,M1(狹義貨幣)與M2(廣義貨幣)的增長“剪刀差”已擴至15.2%,創出歷史新高,加上企業貸款表現不佳,顯示企業投資意願下滑,資金“脫實向虛”依舊嚴重;另一方面,整個7月人民幣貸款只增加了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元,而住戶貸款就增加4575億元,成了新增貸款的“中流砥柱”。

  “住戶貸款包括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消費貸款的主要部分是房貸。

  央行數據還顯示,新增住戶貸款中的“主力”是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4773億元,佔新增貸款的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102%。根據國泰君安[股評]銀行業分析師王劍的解讀,這其中包括住房按揭、商用房按揭、汽車貸款等,而住房按揭是最為主要的,“不管房市好壞,每月總會有剛需購房的,所以個人長貸數據每月都較穩定。”

  煤炭企業幾十億存著拿利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在企業貸款罕見下降的拖累下,7月新增貸款“跳水”與企業有效信貸需求持續低迷有關。

  央行數據顯示,7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514億元,環比少增2591億;短期貸款減少2011億元,環比少增3992億。

  信貸表現不佳表明企業投資意願不足。中國銀行[股評]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告訴本報記者:“M1和M2‘剪刀差’擴大與資金沒有投入到固定的地方去有關。”

  在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看來,當前上述“脫實入虛”的情況已經形成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他此前表示,大量的貨幣發行出來以後並沒有能夠迅速地拉動經濟,也就是企業沒有進行有效投資,M2增速因此沒有提高,這些錢一直停留在企業的活期存款賬戶上。

  多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銀行業內人士也表示,如今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産能過剩行業還是一些新能源領域,都存在持幣待投的情況。

  “一些煤炭集團的存款上升規模高達幾十億元。”太鋼集團財務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該集團今年活期存款資金比往年高了約10億元。

  “過去煤炭企業不需要提前備儲,到期轉貸或到期發債轉貸即可,但今年由於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煤炭企業到期還債規模高達百億,為解決還貸壓力,企業會累積資金。”該負責人表示,“一旦發生債券違約或負面新聞,貸款成本都會急劇上升。”

  新能源行業也未能完全倖免。本報記者了解到,位於華中地區的某國有大型新能源公司去年擴大了光伏發電和風電站的投資規模,公司在主營業務的佈局力度沒有放緩。但今年以來,這家企業歸集到財務公司的閒置資金也已多用於還貸。

  “即使做了投資,也不是實業投資,而是金融投資,這種往往是短期的比較多一些。”宗良説。

  上述太鋼集團財務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集團有財務公司,可以在銀行間市場做些短期投資增值,但今年整個市場收益率與往年相比都有明顯下降。

  剪刀差持續擴大應當如何應對?盛松成認為,貨幣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財政政策積極地配合。推行財政政策主要應在兩方面,分別是降低企業稅負與提高財政赤字率。

  一枝獨秀的房貸能否持續

  央行數據顯示,7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4773億元,住房按揭貸款成了7月新增貸款的“中流砥柱”。從佔比來看,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佔新增貸款的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102%。此前該比值最高的時點為今年4月,當時比值為77%。

  中國民生銀行[股評]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表明當月以按揭貸款為主的零售貸款需求依然旺盛。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員李超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居民加杠桿購房支撐了7月信貸增長,而基建貸款則快速下降。“今年以來,房地産和基建的雙輪驅動一直是新增人民幣貸款平均增速較高的主力,預計四季度財政投資會逐漸發力。”他説。

  王劍表示,居民住房貸款目前維持在每月5000億元上下,波動小,但比往年要大,往年月均僅3000多億元。這主要是因為房價上漲,居民杠桿購房的力度加大。

  嗅覺更為敏銳的民資實際早已有所察覺,以北京為例,國務院督察組5月份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前四月,北京八成民間投資都投向了房地産。督察組對此認為,促進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分析認為,由於樓市高溫消退緩慢,即使多地祭出限購(蘇州已成為首個重啟限購的二線城市)、限貸政策,由於新舊政策轉換具有時滯性,7月房貸並未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幅環比僅小幅回落。居民與企業兩部門信貸需求結構的分化現象有所加劇。

  隨著樓市調控重啟,在滬深、長三角等樓市新政帶動下,加上監管圍繞去杠桿化,下一階段房貸的增長勢頭能否持續?房地産杠桿已經加到極限了嗎?

  中信固收研究團隊指出,7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看上去比當月全部人民幣新增貸款還多,實際環比少增了866億元,説明購房熱度已有所回落,房地産投資面臨降溫。

  相關數據也側面支援了這一預測。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6年1~7月房地産投資相關數據顯示,1~7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5.5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房企拿地面積也在下滑。1~7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11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

  製造業“受傷最重”

  在企業貸款罕見下降的拖累下,7月新增貸款跳水。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26億元,是近1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信固收團隊表示,企業貸款回落一方面受6月銀行年中時點集中投放衝貸款影響,另一方面反映企業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仍弱、活躍度較差,投資意願仍舊疲弱。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産投資情況顯示,全國固定資産投資與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分別回落了0.9與0.7個百分點。基建、製造業、房地産三大投資增速進一步回落。此外,前7個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增速進一步回落至0.7%,趨近零增長;前7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增速也回落1.5個百分點至10.9%。

  從民間投資來看,製造業行業中無論是金屬冶煉還是鐵路、船舶、航空航太等設備製造業,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汽車製造業強行維持在13%的增速。但從全國製造業投資數據看,各細分類別投資情況較好。製造業雖然同比增長3.0%,但是增速也同比回落了0.3個百分點。

  從全國固定資産投資數據看,製造業中,以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2.8%。此外有色金屬加工業與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降幅都在5個百分點左右。

  但與此同時,製造業投資下滑、信貸需求不足的同時,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綠色高科技領域投資規模增幅均在20%以上。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濟南分行行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行短期貸款增長較多,説明企業用於短期資金週轉以及一般性運營支付需求較多。而中長期貸款截至半年末僅增長了156億元,中長期投資類的貸款數據暴露出大家對投資的信心不足。投到中長期項目實業中去的資金不積極。他發現,部分貸款企業因為沒有或者缺少投資機會,為減少財務費用也會歸還一部分貸款。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