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銀行過冬,大佬們在擔心什麼?

2016年07月08日 13:19:45  來源:財新網
字號:    

  銀行業不良資産膨脹、利潤下滑、資産荒……經濟L型增長讓銀行業面臨過冬挑戰,行業大佬們發覺,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三十年未有之變局

  【財新網】(記者 張欣)隨著權威人士表述中國經濟進入L型增長,銀行業也逐漸進入冬季,可謂“腹背受敵”,不僅年報數據不好看,不良率也在逐步攀升。7月7日,在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轉型與突圍”的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銀監會官員、銀行業高管討論了對銀行業過冬的擔憂。

  嚴峻的不良資産壓力

  銀行業2015年報顯示,不良暴露壓力略超預期。中國銀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曾在業績發佈會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2016年銀行的資産品質“不容樂觀”。

  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表示,經濟下滑導致不良率逐年攀升。2002年至2011年銀行業的“黃金十年”,這十年GDP的平均增長率大概在10%以上,銀行的存貸款和貨幣供應量保持了更高的平均增長水準。但在2012年之後,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2015年GDP增速不足7%,今年預計會進一步下滑。銀行的不良貸款在此期間開始大量爆發。

  于學軍分析稱,銀行不良貸款的爆發最早在2012年,首先在江浙滬東部沿海地區,近三年不斷地向中西部蔓延。從2014年開始,不良額和不良率持續雙升。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統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已經遠超過2萬億元,不良率突破2%,達到2.15%,分別比年初新增了2800億元,提高了0.16%。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表示,比利潤增速下滑更為嚴酷的現實是商業銀行不良率的攀升。2016年一季度,行業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準,關注類貸款佔比上升到4.01%,撥備覆蓋率下滑到175.03%。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提示,在新的轉型發展期,利潤當期性與風險滯後性的錯配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目前,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並沒有到底,風險並沒有完全的釋放,現在正是風險管理的關鍵時期。

  銀行利潤呈斷崖式下跌

  “從30%多的高增長到接近零增長,銀行業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時間,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變化。”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表示,近幾年銀行的利潤增速斷崖式下跌,從2011年的36.34%銳減到2015年的2.43%,2016年一季度雖然有所回升,但不排除季度調節的偶然性因素。

  從2013年開始,銀行業利潤增速行至拐點。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利率持續下行、監管嚴查違規手續費、不良資産持續攀升的背景下,銀行利潤的高速增長早已難以為繼。據財新網此前報道,2015年上市銀行年報披露,五家國有大行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均在0.5%,離負增長一步之遙。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談到,不到兩年,銀行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他説道:“2011、2012年那兩年我每天要應對銀行業暴利的輿論,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律師要起訴銀行,輿論幾乎一邊倒指責銀行暴利。我當時説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非正常的狀況,這個話就過了兩年,銀行業好日子已經過去,已經陷入困境了。”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表示,比如過去人們習慣性地認為銀行經營“只要有規模就會有效益”,現在這一點顯然不再適用。其言語中透露了銀行利潤不景氣的現實。

  陶以平坦言:“過去幾年銀行業快速發展,整個銀行業迎來了黃金期,大家的普遍認識都不錯,未來隨著經濟的增速下行,結構調整加劇,過去那種行業普漲的格局已經不可持續,分化將成為一種必然。”

  此外,邵平還強調,除了利潤下滑之外,最為嚴重的是銀行在新增信貸的投向上面臨“資産荒”的問題。原來風險較小的國企債務、地方政府擔保的信用債也開始爆發風險。新增資産缺乏“安全區”,銀行腹背受敵。正如他此前所言“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三十年未有之變局,大躍進的時代結束了”。

  市場化、脫虛入實是藥方

  面對銀行內外交困的現狀,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指出,銀行業必須換新的活法。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市場化生存,即利用優勝劣汰,讓做得不好的銀行退出市場。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表示,在經濟L型增長格局下,過去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甚至奉之為圭臬的理念,可能將面臨顛覆。比如 “國企、央企、大中型金融同業一般不會違約”、“債券市場、銀行理財産品必須剛性兌付”、“國家不會讓銀行破産”等,未來也將不再適用。

  陶以平談到,從各項政策動向來看,國家對於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的立場和決心是非常堅定的。人民銀行張濤副行長不久前明確表示,要建設與整個金融體系相配套的退出機制,對於經營出現風險、經營出現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産。

  對於走出困境,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給出了一劑藥方:“回歸本源,穩健經營”。他認為銀行業要深刻認識金融服務業的本質屬性,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不能掉入“脫實入虛”、自娛自樂的陷阱。“支援實體經濟才是銀行之根本,銀行不能自娛自樂,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産業的東部升級和西部轉移都是機會。”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提出,金融是“剩者為王”的行業,千萬不要過於激進,以過度承擔風險為代價,去追求短期的利潤。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