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宇寧)集合信托的融資規模繼續放緩。普益財富的研究報告顯示,上周已公布募集規模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計劃募集為2.45億元,環比下降0.20億元,降幅為7.59%。
業內人士指出,從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集合信托的平均融資規模也出現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受到資管渠道分流以及代銷渠道受限所影響。
集合信托募資變難
99號文的出臺,使得原本已被銀行“封殺”、銷售渠道有限的信托公司再度面臨打擊,而這種打擊的後果之一,是集合信托產品募集困難、融資規模進一步下降。事實上,這種勢頭近期已初見苗頭。
普益財富的研究數據顯示,在上周36款新發行產品中,35款產品公布了募集規模,平均計劃募集規模為2.45億元,環比下降0.20億元,降幅為7.59%。按平均規模推算,本周發行的信托產品總計劃募集規模為88.25億元,環比下降9.90億元,降幅為10.09%。
從整個行業來看,信托資產規模的增速相比于去年同期,已大幅“腰斬”。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11.73萬億元,同比增長34.36%。而去年第一季度,這一增速超過60%。
集合信托產品供需乏力
中信證券指出,供需乏力是成立規模下滑的主要原因,經濟疲軟、規范影子銀行、信托公司提高風控門檻使融資需求下降,以及基金專戶渠道分流項目,均影響供給端;而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高收益的互聯網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分流資金,則直接衝擊需求端。
某大型信托公司相關人士指出,對于信托公司來說,集合信托產品受資管“類信托”的衝擊確實較大。“競爭太大,集合信托的報酬率不斷下降,以前信托報酬率3%~4%,最高的時候連7%都見過。但現在即使是最賺錢的房地產業務,報酬一般也是在1.5%左右。”
與此同時,由于集合信托戴著“剛性兌付”枷鎖,信托公司要對這些項目做計提準備,佔用了不少的資金,這使得不少信托公司會主動放緩集合信托的擴張步伐。
[責任編輯: 陸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