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微信春節搶紅包熱潮之後,近日一款1元保險産品又化身“紅包”,在微信朋友圈火熱傳播。不少微信用戶這幾天會發現,朋友圈裏有不少人“求關愛”。原來,這些微信用戶購買了這款1元短期防癌健康險後,可向朋友發送“求關愛”請求,任何朋友送“關愛”1元錢,就可以為購買者增加1000元的保障額度,最高可追加到10萬元。
對於泰康保險此次依託微信平臺“社交+支付”嘗試推銷保險産品的新嘗試,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保險也是可以邊玩邊買的,該産品借用了“紅包”的創意,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社交平臺,設置1元低門檻,是其快速傳播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和以往在網際網路銷售的理財類壽險産品不同,此次嘗試的産品為純保障型保險。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保障型産品的“社交互動”嘗試
近日,主打“1元錢求關愛”的保險産品“微互助”備受關注。據了解,“微互助“實質上是泰康人壽設計的以1元保費為門檻的防癌保險,每個用戶只能為自己投保一次,保障時間為一年,18-39歲客戶的保額為1000元,40-49歲客戶的保額為300元。要提高保額,就得依靠朋友們的“幫助”,朋友們每支付1元,就增加相應保額。按照規定,加入微互助90天后,若初次罹患癌症即可啟用防癌基金。
據介紹,這款産品屬於免核保範圍,只要消費者願意購買就能成功。並且,為了消除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獲取客戶資訊、遭遇電話騷擾等問題的擔憂,其在購買産品時連電話號碼都不需要填寫。
和其他防癌保險相比,該防癌險的費率相對較低,預期利潤率也並不高。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一般防癌險發生率在萬分之五左右,該産品費率在千分之一,考慮到費用成本,則産品本身可能僅是微利,更多的是作為行銷宣傳和走通流程的作用。
據此前泰康人壽創新事業部副總經理丁峻峰表示,這款保險産品從設計之初就沒有打算賺錢,而是為了探索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平臺來銷售保障型保險,“由於産品條款設計簡單、透明,免除了保險銷售中常見的誤導問題,同時利用交互性,既增強了投保的互動性,又能樹立品牌的影響力。
該保險産品目前還在測試階段,尚未正式上線。不過,據泰康人壽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已有超過1萬人自己花1元錢購買一份防癌保險併發送“求關愛”請求,大約有3萬人為他人送出關愛,總支付筆數將近5萬筆。
“微”保險保障有限 靠噱頭能走多遠?
業內人士表示,大家之所以對“求關愛”關注並願意去嘗試,除了産品設計有新意、操作簡便的因素外,目前保障型産品要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很難,“求關愛”模式或可以為其他同行提供借鑒。
對於泰康保險此次依託微信平臺“社交+支付”嘗試推銷保險産品的新嘗試,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保險也是可以邊玩邊買的,該産品借用了“紅包”的創意,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社交平臺,設置1元低門檻,是其快速傳播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和以往在網際網路銷售的理財類壽險産品不同,此次嘗試的産品為純保障型保險。
“網銷保險産品的重要特點是條款簡單、容易理解,産品資訊透明,標準化,且門檻較低,而網際網路保險消費群體對於符合自身需求且資訊公開透明的産品接受度往往比較高。”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大眾的保險意識還不強,並且保障型壽險産品大多設計複雜,不易理解,因此,理財型保險産品網銷火爆,而保障型産品尚未找到利用網際網路資源的好途徑。
“網際網路保險看起來很美,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尤其是保障型保險要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很難。”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指出,並不是任何與微信等社交軟體沾上邊的商業嘗試就是創新,無論是1元保險還是借助於社交平臺行銷,目前來看更多的只是噱頭;而且該産品的部分優勢在於低門檻,1元就能購買保險,但其提供的1000元防癌保障實際意義並不大,“行銷此類産品對於日後利用網際網路銷售保障型保險的探索價值究竟有多大,值得商榷。”
事實上,自微信推出支付功能以來,已有不少險企在公眾號中增設保險産品的自助販賣功能,也有不少險企通過微信平臺推出形式多樣的行銷策略,來贏得消費者關注,然而多數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沒有真正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做保險,而且僅立足於行銷與打響知名度的所謂“網際網路保險”也正在離保險的保障與財富管理本質越來越遠。
不過,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認為,泰康的這次行銷創新,雖然是牛刀小試,但凸顯了保險業在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創新機遇和巨大創新潛力。“如果能夠把傳統保險業和網際網路新技術結合起來,將會給保險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和空間,在這個背景下,創新較快的公司,可能會更快地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目前碰到的瓶頸,將會在市場上佔有更多的主動權。”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