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北京事業單位改革:高校醫院退編不影響財政撥款

2015-05-25 07:3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本市公佈《關於創新事業單位管理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將涉及本市1萬多家事業單位的改革,按照行政類、公益類、經營類三大類別進行,其中行政類、經營類將逐步“轉型”,行政類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經營類逐步轉為企業;公益類則將按照不同的社會功能,嚴格控制機構編制。

  各類事業單位究竟怎麼劃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具體怎麼操作?日前,市編辦相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具體釋疑。

  今年全市事業單位完成分類

  據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共有1萬多家事業單位,主要分佈在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領域。其中,教育、衛生領域的事業單位最多,比例過半。

  所有事業單位,都將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行政類、經營類和公益類三個類別。行政類為承擔行政職能、有行政職權的事業單位,如北京市無線電管理局等;經營類則指主要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如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等。

  公益類事業單位,指的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又根據可否由市場配置資源等,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如公益一類包括中小學、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疾控中心等;公益二類則包括高校、職業院校、公立醫院等。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有77%的事業單位完成分類,從已完成的分類情況看,公益類佔比最高,其中公益一類佔比87.8%,公益二類佔比9%。行政類佔比低,僅為0.5%。到今年底,本市將完成事業單位的分類工作。

  2020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改革

  在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將進行分類改革,總體目標計劃在2020年完成。其中,對於行政類、經營類事業單位,將在2016年基本完成“轉型”改革,行政類職能將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經營類逐步轉為企業。在改革過渡期內,這兩類事業單位的編制管理將不再增加,人員“只出不進”。此外,今後本市將不再批新的行政類和經營類事業單位。

  在公益類事業單位的改革方面,公益二類中的高校、公立醫院,將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據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一改革就將開始在部分單位試點,並探索“退編”後新的配套管理措施。

  重點釋疑

  1.公立醫院、高校將要探索不納入編制管理,出於什麼考慮?是否將影響其財政經費?

  “醫院聘用多少醫生護士、高校聘用多少教師,已經與財政經費沒有直接的關係了”,據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長期以來,財政對事業單位一般按照人頭撥付經費,控制編制實際也就是控制財政支出,但是目前對高校、醫院已經轉變形式,不再按人頭撥經費,而是採取綜合的經費核算,如對於醫院,財政根據床位、科研、門診量等標準作為撥付經費的依據;對於高校,則是按照國家下達的招生指標完成招生任務後,財政按生均比等因素撥費。

  “編制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財政支出,編制與財政撥款沒直接關係,意味著編制在高校、醫院的重要性也較大減少了,這為我們探索不納入編制管理提供了條件”。

  2.高校、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相關人員是否將受到影響?

  據了解,目前本市高校、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仍屬於初步探索階段,“只是一個改革探索的方向,不可能一步到位”。市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本市準備進行試點。改革的總體原則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與編制相關的財政經費、養老保險、戶籍管理、出國交流、住房補貼等配套措施,相關部分也將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要求,依據有關規定實施管理。

  3.此次改革的信號是,本市將大量縮減編制規模?

  市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縮減編制規模”是誤讀,此次改革並非將縮減本市事業單位的編制,而是將編制控制在總量範圍內,不再突破總量新增事業編制,在此次改革中部分事業單位調劑出的編制,還將用於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亟須的領域,如義務教育領域等。

  4.行政類事業單位“收歸”行政機構後,人員是否轉為公務員?公務員規模擴編?

  “行政類事業單位‘收歸’行政機構,也不能突破行政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所以這一‘轉型’將面臨不小難度。對於行政部門內部有空編的,可以通過空編解決;沒有空編的,可以通過轉變職能等方式,內部調劑解決。”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記者 林艷)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