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森林公園旁的“垃圾森林”——天津塘沽進口廢塑膠堆場目擊

2015-03-24 08:4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天津3月23日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鯤 王俊祿 袁慧晶)開篇的話:進口固體廢物對節約資源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國家禁止進口的舊服裝、用過的醫療器械等廢物走私入境,或者國家允許進口的廢物入境後存放、加工不當都會對環境造成巨大隱患,成為“洋垃圾”。近年來,在海關、檢驗檢疫及環保部門的嚴厲打擊下,“洋垃圾”問題呈現出更加隱蔽、迂迴的態勢。今年一月以來,新華社記者在天津、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發掘剖析“洋垃圾”屢禁不止背後的利益鏈條。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從今日起陸續播發“洋垃圾”追蹤系列調研稿件,與讀者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國對固體廢物進口實行許可證制度,然而,一些企業卻將進口固廢隨手倒賣給一些不具備加工資質的小作坊,使“洋資源”蛻變成“洋垃圾”,暗伏環境隱患。記者調查發現,天津塘沽森林公園旁就有一片幾個足球場大的“垃圾森林”——這裡不是垃圾處理廠或廢品收購站,而是一個進口廢塑膠露天堆放並可以隨意買賣的“自由市場”。

   森林公園旁驚現“垃圾森林” 進口廢塑膠竟能隨意買賣

   天津北塘水庫南側的塘沽森林公園是當地近年來建設規模最大的生態綠化工程之一。然而,與這片公園一路之隔的南側,卻有著一片各色塑膠堆成的“垃圾森林”。

   破敗的大門旁並無門牌等標示,只有水泥柱印滿了物流公司的電話。門前滿是塵土的道路上,停著十幾輛天津、河北、山東牌照的轎車。與堆場平行的一條大路上,兩輛河北牌照的大型卡車已滿載廢塑膠,正在捆紮。

   記者從側面爬上一個棄置院落的墻頭,向內望去,堆場足有幾個足球場大小,露天密密麻麻地堆滿了成捆的廢塑膠。堆場僅靠木板和鐵皮做成的墻與外界阻隔,緊挨堆場的小河顏色黑灰渾濁,上面還漂浮著一些廢舊塑膠。

   為了不引起注意,記者迎風戴上連衣帽,雙手交叉伸進袖管,縮著脖子,徑直往裏走。這樣的形象與往來堆場的人相倣,看門老人盯著記者看了看,並未阻攔。

   “森林”中的廢塑膠基本是成捆堆砌,露天放置,場地無頂棚,水泥鋪就的地面早已殘缺不全。廢塑膠上的文字有英文、日文、韓文等,還有一些不易辨識。堆場內,買主、叉車司機、巡邏人員在忙碌,裝滿了貨物的大卡車進進出出。

   在一堆白色塑膠膜旁邊,一位50歲左右的女子主動上前詢問記者及其他人,“你們買到貨了嗎?我就是張姐,這堆貨是我的,品質絕對有保證。”後來記者在貨場內發現,許多廢塑膠堆上都用黑色記號筆寫著“張姐”以及貨號,有的還留著電話。

   張姐説,這堆貨是年前臘月二十二那天從德國進口回來的,正月初十還賣5300元一噸,現在降到5100元,共有19噸左右。

   一位自稱來自邢臺的男子對張姐説,自己第一次和她做生意,希望能給便宜一些,以後常合作。張姐表示自己的貨物常年都有,如果對方誠心想買,得和公司老總商量一下,因為都是公司正規進口的。隨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最終以每噸5050元的價格成交。

   交易全程未見雙方提及進口或者加工資質的問題。

   進口固廢“洋資源”蛻變“洋垃圾”

   堆場看門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堆場的老闆是天津本地人,除了這個堆場,周圍還有幾個堆場也是他開的,但規模沒有這個大,場裏的貨物是別人進口來放在這裡的。

   一位來自河北衡水的李姓進貨商告訴記者,貨場是私人的,只管進庫出庫,貨場過磅交每噸10元的手續費,每車交50元的裝車費,別的不管,買貨直接給貨主打電話就行。

   “我每天需要12噸的貨物,今天已經拉走了兩車。我自己沒有進口許可證,經常到這個堆場來買貨。”李老闆説。

   進口廢舊塑膠清關入境後隨意買賣究竟有哪些危害?記者向天津市環保局固體廢物及物理污染管理處進行求證,處長袁倩對堆場表示尚不知情。她説,國家不允許進口廢物在露天場所堆放,或在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加工,“天津應該不存在大型堆場倒賣進口固廢的問題”。

   進口固體廢物因其廢舊屬性經常被公眾誤以為都是“洋垃圾”,事實上,在發展迴圈經濟的當代,許多可用作原料的進口廢物經過加工都可以變成節約礦産的“洋資源”。

   海關總署緝私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進口固體廢棄物對節約資源有重要意義,不能將其同於“洋垃圾”,是不是“洋垃圾”應該以其是否對環境構成污染和危害為尺規,國家禁止進口但走私進來的廢物一般都對環境有較大影響,是“洋垃圾”;但已經入境的由於加工工藝等問題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也是“洋垃圾”。

   為規範防止進口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我國《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規定,“進口的固體廢物必須全部由固體廢物進口相關許可證載明的利用企業作為原料利用”,“禁止轉讓固體廢物進口相關許可證”。

   即便這些廢塑膠如貨主所言是“正規進口”而來,但企業將其轉手倒賣已然違背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而且給一些不具備加工利用資質的小作坊提供了原料和生存空間。

   在天津、廣東等地的拆解加工小作坊內,記者看到,進口固廢多被露天堆放,地面多未完整硬化,有的甚至還在使用焚燒等落後工藝拆解加工,黑煙滾滾。

   袁倩表示,廢塑膠等如果露天存放,經過雨淋,可能會有一些雜質被沖洗至環境中,對地表水、土壤環境産生影響。

   國門“百密”難抵後方“一疏” 全程監管仍待加強

   天津塘沽的這個隨意倒賣進口廢塑膠的堆場,今年年初曾有媒體以圖片形式曝光,一月底記者採訪時,天津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也都表示已經看了這些報道。然而,記者三月底再次造訪卻發現,該堆場沒有任何變化。

   當問及有沒有海關或者環保工作人員來檢查過,看門老人説,“老闆有關係唄,這麼多年如果這些都搞不定還怎麼做?”

   進口固廢進入國門前要經歷層層把關,為何清關後卻在部分地區“自由流通”?

   在談到監管難題時,海關總署及多地海關負責人都將“許可證管理”列為首要難題。據天津海關緝私局直屬隊副隊長任國權介紹,近年來一些沒有加工資質和能力的企業騙取或利用他人許可證進口固體廢物的案件十分常見,而且手段越來越高明。

   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顯示,兩年來,全國海關共查獲此類刑事案件196起,查證涉案廢物114.95萬噸,分別佔案件總數和涉案廢物總量的61.1%和80%。甚至有公司以虛構生産場地和生産設備等手段騙取許可證,進口貨物後在港口直接倒賣的案件發生。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進口廢物原料管理工作中各職能部門已初步建立了進口管理和執法資訊共用機制,但各部門在對進口廢物原料的國外裝運前檢驗、口岸通關、運輸流通、加工利用等環節的共同監管、資訊共用、執法聯動方面還不夠。多地一線監管部門建議,進一步加強資訊共用,系統互聯,執法互助,嚴厲打擊進口固廢清關後隨手倒賣的不法行為。(參與采寫:劉茁卉、李芮、關桂峰、賴雨晨、覃星星)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