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今天,由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共同舉辦的《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北京社會心態分析報告(2013∼2014)》在京發布。藍皮書顯示,47.6%的居民感覺生活壓力很大或較大。住房、物價和收入問題是居民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此外,32.1%的居民特別關注環境事件,對環境問題普遍持“不滿”、“悲觀”等負面情緒。重點關注“PM2.5中國式咳嗽”事件的居民中持“不滿”情緒的多達35.5%,持“悲觀”情緒為33.3%。
藍皮書調查顯示,47.6%的居民感覺生活壓力很大或較大。生活壓力很大的居民比例為18.4%,比2012年上升了3.6個百分點;生活壓力較大的居民比例為29.2%,比2012年下降了8.4個百分點;14.9%的居民感覺生活壓力較小或沒有壓力,比2012年上升了2.3個百分點。總的來說,居民生活壓力大,但壓力感指數(60)略低于2012年(62)。
49.3%的居民預期今後3∼5年生活壓力會大幅增加或有所增加,13.0%的居民預期會有所減少,僅2.7%的居民預期生活壓力會大幅減少。
住房、物價和收入問題是居民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尤其是,住房問題成為“70後”、“80後”居民最主要的壓力來源。“70後”、“80後”因住房問題覺得壓力很大的比例分別為41.1%、44.4%,遠高于1959年之前出生居民的比例。
隨著全社會對環境污染問題關注度的提高,居民逐漸意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在防范環境污染危害上的支出也在相應增加。
藍皮書調查顯示,32.1%的居民特別關注環境事件,對環境問題普遍持“不滿”、“悲觀”等負面情緒。重點關注“PM2.5中國式咳嗽”事件的居民中持“不滿”情緒的多達35.5%,持“悲觀”情緒為33.3%。
另外,居民在環保方面的支出費用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居民對環境污染危害的防范情況。
藍皮書調查顯示,73.5%的居民購買過環保產品,其中用于防范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危害的支出最多,比如,購買家用濾水器的居民達44.5%,購買PM2.5口罩的居民達42.3%,購買空氣凈化器的居民達31.6%。收入水平越高者,在環保上支出費用相應越高,反映出他們對環境污染危害的防范意識更強。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