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房山沁慧園小産權房小區,樓門上貼著求購房屋的小廣告
新京報訊 針對被曝光的北京市83個“小産權房”項目,昨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其中至少近半數項目在以二手房的形式進行買賣。
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關於堅決遏制違法建設、銷售“小産權房”的緊急通知》(簡稱“通知”),“通知”表態將“堅決遏制在建、在售小産權房行為”。但對於已建已售的存量小産權房,尚無相關政策出臺。此前,北京市國土局曝光了全市83個“小産權房”項目,涉及土地面積5000畝,總建築面積約381萬平方米,涉及昌平、延慶等8個區縣。(本報昨日報道)
仲介稱無法辦房産證但能“改底單”
“我們這裡小産權房賣得很火爆,這個月到現在已經賣出30多套了。”昨日,昌平區沙河鎮于辛莊村“綠城新幹線”小區,房産仲介李建(化名)説,“小産權房不限購,且價格便宜,73平米的2居室只需65萬,再交5萬的過戶費和2.5%的仲介費就可以了。投資、自住都很不錯,比大産權便宜了一大半。”
記者調查被曝光的83個小産權房項目發現,至少近半數項目在以二手房形式進行出售。
房山區田家園新村也是小産權房。附近房産仲介陳女士介紹,房子每平米約7000元,而與該小區相鄰的一個大産權樓盤,售價則為每平米17000元。
陳女士説,這些小産權房的價格每週都在上升,這些天也不斷有人來諮詢小産權房的買賣,“顧客都差不多,可能比火熱的時候會少點。”
在通州區“環湖小鎮”,一名房産仲介也表示,他已經關注到這幾天的新聞,“你注意看新聞就會發現,現在要治理的,一是新建的,二是耕地上的,三是開發商用地來源有問題的,這些會被治理,但我們環湖小鎮屬於村裏邊宅基地建的,而且早蓋好了,當年治理的時候開發商也交完了罰款,所以沒問題。”
“當時一個村民分了好幾套房子,他們自己住一套,剩下的不賣拿來幹啥?”該房産仲介説。
在記者調查的近40個小産權房小區中,無論是業主、村委會,還是房産仲介,均表示無法辦理房産證,但是能辦理“改底單”業務,收費在4萬元到6萬元不等,“把房屋所有者一改,這房子就是你的了。”
居民對小産權房前景態度不一
昨日,房山區竇店鎮沁慧園,已有大量居民入住。小區居民張女士説,這裡共有11棟樓,都是小産權房,“我2001年買的,這房子是2000年建的。”
“這裡住了這麼多人,應該不會拆。”張女士認為,現在政策都是針對在建的小産權房。
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承認,這個小區的房子是小産權,“你只要找到賣房的人,想怎麼買就怎麼買。”
在北京最大的小産權房項目——通州區張家灣鎮“太玉園”中,居民劉女士對小區的前景並不擔心,“雖然最近對小産權房查得嚴,但是我們小區,住了兩三萬人,200多棟樓,怎麼可能拆,拆了這幾萬人的家怎麼辦?”
不過,也有居民為房子的未來擔心。房山區田家園新村的居民吳先生説,小區的樓房都是田家園村的回遷房,佔用的是農村宅基地。“如果有人買,我就趕緊賣了,以後就算房子會轉正,繳的錢也肯定不少。”
律師觀點
買小産權房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北京市正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磊認為,導致目前這一現狀主要是因為政府對小産權房的政策不夠明確,相關執法部門滯後性執法,沒有從苗頭和根源上查處,造成既成事實的情況。
楊磊提醒,雖然市面上仍在交易買賣小産權房,但是一旦發生糾紛或出現繼承、轉讓等情況,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至少目前來看國家層面不認同小産權房,所以購買還是有風險的。”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