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以來,不少人曾接到保險營銷員的短信或電話,稱遺產稅政策或將出臺,如果購買壽險能夠達到規避遺產稅的目的,因此推薦抓緊時間購買大額壽險。而北京一位富豪投保2億元保額的壽險保單更是引起廣泛的關注。
記者從保險業內獲悉,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確實屢屢出現億元級別的巨額保單,去年,有消息稱,深圳或將成為國內首個開徵遺產稅的試點城市,當地就出現了保額超億元的巨額保單。近期,北京出現了保額達2億元的保單又刷新了記錄。
保險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投保人選擇購買巨額保單,一方面是考慮個人健康和長期生存,一方面確保家庭財產不受到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更主要的,保險還能規避遺產稅。
工作人員:生存的受益人是本人,身故的受益人是指定的人。那當然了,保單就是避稅的工具。
遺產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徵稅,國外有時稱為“死亡稅”。徵收遺產稅,對于適當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我國目前還沒有開始徵收遺產稅,不過早在1940年中國曾徵收過遺產稅,新中國成立後,又將遺產稅作為擬開徵的稅種之一,但限于當時的條件未予開徵。目前開徵遺產稅已列入中國稅制改革的議事日程。
今年2月,國務院同意並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明確表明“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遺產稅與房產稅的推出不可避免。
而北師大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我國已基本具備徵收遺產稅的條件,並建議將500萬作為遺產稅起徵點。不過,開徵遺產稅尚無時間表。所以,巨額保單究竟能避掉多少稅還有待商榷。
天價保單真的能保障富人的財產、遺產安全嗎?目前,多數國家和地區對遺產徵收高額稅負,有的甚至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保險成了不少人避稅的工具。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遺產稅規避案例,是2004年中國臺灣首富蔡萬霖去世,留下超46億美元的巨額遺產,繼承人本應繳納數百億新臺幣遺產稅,但由于蔡曾購買價值數十億新臺幣的人壽保險不計入應徵稅遺產總額,大幅降低了繳稅數額。
除了避稅,購買巨額的保險也會讓富人們防范風險。比如美國安然公司的前總裁肯尼斯·萊,在公司破產前的兩年里,投資數百萬美元購買了各種年金保險,從2007年開始,他就能開始享受年金90萬美元的待遇。
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富人購買大額保單現象的升溫,主要還是出于資產保全的需要。同時,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單還具有保單借款的功能,投保人在不需要提供其他資產證明或抵押的情況下,可以憑借保單向保險公司申請一定額度的借款。此外,富人通過大額保單的方式將財富傳承給子女會比較安全。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 郭麗軍表示,在我國,類似的業務算是剛剛起步的階段,未來大家肯定會聽到更多的巨額保單:
郭麗軍:因為保險本身就有避稅的功能,尤其是壽險,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保險金額定的多高都是合理的,法律上也沒有任何限制。所以作為壽險,避稅就是它的功能之一。我們現在這種天價保單的數量並不多,這個首先國內很多人的保險意識和國外差很多,對險種都不了解,對于避稅的認識也不深刻,所以現在數量並不多,這也是北京2億保單引起關注的原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保險意識的提升,這種天價保單會越來越多。作為保險公司講來,本身它也是面對一定的風險的,因為有可能面對一定的道德風險,有的時候有這種故意造成的死亡事件,所以說保險公司在核保的時候是一定要注意。(記者馬闖)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