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將打造由“軌道交通+公交快線”構成的60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網路,建成100公里城市次支路和微循環系統,完成120項疏堵工程,力爭實現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6%,中心城交通指數控制在5.0左右。這是記者從今天的市交通委全市排堵保暢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推進環路快速公交線建設
今年本市將初步建成快速公交通勤網路基本格局。實現14號線西段、8號線二期南段、10號線二期剩餘區段、昌平線與8號線聯絡線22.8公里軌道交通新線開通試運營,形成465公里的軌道交通網路。打造“四專用、三放射、兩環、一橫”的公交快線網路,即完善設施條件,提高4條大容量快速公交專用線路通行能力;借鑒京通路模式,建設京開高速、京藏高速放射線公交通勤走廊,早晚高峰設公交專用道;根據道路、客流等條件分段施劃公交專用道,推進三環路、四環路快速公交環線建設;依託公交專用道和大容量公交車輛,建成長安街快速通勤線路。
在四環路外軌道交通站點和放射線公交專用道遠端,力爭建成1萬個車位以上的駐車換乘停車設施,吸引小客車在中心城週邊換乘。推進公交電子站牌、場站資訊服務系統建設,結合手機、網路等載體,向乘客提供動態到站預報服務。
公交線網結構“大調整”
構建與快速通勤網路相匹配的地面公交線網格局,做好線網優化頂層設計,明確開調線標準和道路、場站、車型、客流等支撐條件,優化調整地面公交線路80條以上。除服務快速公交通勤網路的線路外,新開線路原則不超過20公里,同時截短超長線路、削減重復線路、調整市郊線路。配置單機車和小型公交車,大幅增開連接社區和地鐵、公交車站的“袖珍公交”線路。繼續開行社區通勤快車,研究開通公交商務巴士,提供更為快捷、舒適的高端公交服務,吸引私家車主和商務人士選擇出行。
新建居住區停車位4萬個
新增一批中心城停車設施,加快推進居住區停車設施建設,完善區級配套資金標準,在城六區新建4萬個以上居住區停車位。推進五棵松、南鑼鼓巷、動物園等停車樓建設,探索建設管理一體化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盤活一批既有停車資源,統籌使用社會停車資源,制定出臺錯時停車鼓勵辦法,實現新增錯時停車位2萬個。以核心區為試點,在居住區周邊增加施劃夜間臨時佔道停車位,滿足居民夜間駐車需求。
建立“一位一編號”的停車管理動態數據庫,初步構建城六區停車網格化管理框架。選擇重點網格實施區域停車秩序規範管理試點,建成一批停車示範街區,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完成120項疏堵工程
力爭實現京新高速、京昆高速、梅市口西延、京周公路新線、大灰廠東路、廣渠路二期、京良路、萬壽路南延、馬家堡西路南延等重點工程建成通車。全面完成“7·21”水毀設施恢復重建工程。積極推進國道110二期、111二期等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長安街西延、上莊路南延、環首都大外環公路和蘋果園交通樞紐前期工作,實現年內開工建設。提前做好新機場、豐臺火車站配套交通設施和興延路、姚家園路等項目儲備力度,及時列入計劃安排。
加強重點區域整治,建設一批區域“排堵保暢”綜合示範街區。建成100公里城市次支路和微循環系統,完成120項疏堵工程。重構自行車步行系統,建成一批示範街區,解決自行車道步行道連續性差、被佔壓和機非混行等問題,改善綠色出行環境。
推廣出租電話叫車服務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保證高峰時段出車率,推廣電話叫車服務模式,推行4小時預約承諾機制。完善機場、火車站常態運輸和應急保障機制,組建計程車保點運輸車隊,在客流密集點增設一批出租汽車調度站和揚招點。完善聯合執法機制,重拳治理拒載、議價等嚴重違法行為和“黑車”打擊力度,及時處理反映出租汽車服務品質等方面的投訴,維護乘客利益。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