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校園便利店新零售風口遇冷

2017年05月05日 10:20:25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本報訊(記者 潘福達)大學校園成了孕育網際網路創業巨頭的福地。近兩年,借著資本熱錢涌入,創業者紛紛從金融、社交、便利店、直播、外賣、單車等細分領域切入,各領域均斬獲了大批用戶,餓了麼、ofo等脫胎于高校的明星企業頻出,只有校園便利店一直不溫不火。

  今年便利店成為新零售風口,但基本都是佈局社區和商圈。如果便利店切入到用戶存量巨大的校園市場,能嘗到多少甜頭?“國內有2000多所高校共3400萬大學生,市場能容納6萬家便利店,目前的便利店數量遠未飽和。”幾何校園創始人張偉表示,由於學校環境和條件的特殊性,網際網路大咖和便利店巨頭並沒有精力涉足校園,校園便利店目前還是藍海一片。

  其實,近年來類似59store、俺來也、宅米、8天線上等O2O創業公司早已在校園便利店的棋盤上落子,業內也頻有融資消息傳來,但現在大部分平臺的日子並不好過。這些平臺多數將市場鋪設在南方,例如南京校園起家的8天線上做得有聲有色,而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校園便利店市場依然被小雜貨店把持。

  所有創業公司的校園便利店模式,都是利用“學生店長”在樓內銷售,把配送距離和時間壓縮到最短,學生店長會取得20%的利潤。“一般快消品的整體毛利在40%左右,給了學生一半後,另一半企業用於自身庫房、物流等方面。”張偉透露,剛入局兩個多月的幾何校園採取“輕模式”——不從貨裏賺錢,把供應鏈交給第三方供貨商,這樣學生店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貨,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性。

  與大型商超經營困難閉店頻頻相比,精品便利店雖然規模小商品少,但依託圍繞繁華商圈、寫字樓、高端居住區佈局的購物便利性,成為眼下各路資本追捧的“香餑餑”。但相對而言,便利店商品的價格明顯高於普通商超,更多依靠高收入的白領消費群體生存。這也決定了連鎖便利店對校園市場的冷淡。

  便利店巨頭尚未踏入校內,網際網路便利店最大的對手,其實還是長期紮根校園的校內商超。目前,幾何校園主要做晚9時至12時的夜間零食配送,每個寢室樓有兩位學生店長,每人覆蓋300名至500名學生,貨品可在6分鐘內送達。但儘管這種“送貨到床頭”的模式深得校園懶人們的青睞,但市場拓展依然遲緩。業內人士分析,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有限,而這正是連鎖便利店未涉足校園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