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內容付費"7天無理由退款" 自媒體變現邁入"電商時代"?

2017年05月03日 10:06:5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原標題:自媒體變現邁入“電商時代”?

  隨著在行、分答、得到、微博問答、頭條問答、豆瓣時間等各種內容付費平臺相繼殺入知識付費的紅海戰爭,為知識資訊“買單”的消費體驗成為平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面對一些內容摻水、“行家”不“在行”等體驗痛點,日前,知乎Live宣佈推出“7天無理由退款”功能,這讓不少網友驚嘆,自媒體變現或將邁入競爭慘烈的“電商時代”。

  內容摻水 “行家”不“在行”

  目前,國內不少內容付費産品的訂閱標準在每年199元左右。然而,面對內容摻水的情況,很多付費者只能自認倒楣。

  “有一次,我請教一個行家,創業項目該如何獲得天使投資,但行家基本沒給出什麼有價值的建議,還當面要求給高分。我也不好意思拒絕,但心裏覺得挺水的。”創業者李青蔓曾在“在行”上請教過幾位行家,但總體感覺水準良莠不齊,有的“行家”並不“在行”。

  如果説“在行”是線下一對一諮詢的“一錘子買賣”,而“分答”這種60秒語音回復則淪為網友窺私明星的工具,天生不帶“知識屬性”。相對而言,《李翔商業內參》、《王爍大學問》、《雪楓音樂會》等付費專欄應該算作知識付費領域的“正規軍”了。

  “內容品質也沒有宣揚的那麼好,明年是否繼續訂閱是個大問題。”一位媒體人直言。

  據企鵝智酷2016年發佈的一份“知識付費經濟”報告顯示,在有過知識付費行為的消費者中,38%的人表示體驗滿意,還會嘗試;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滿意。

  據了解,有著“中國首個知識付費産品”之稱的“在行”,目前就面臨訂單銳減的瓶頸。據“在行”行家、聲音教練殷冠鵬透露,很多行家已經快一個月沒有接到單了,而去年每月有二三十單,幾乎每天都會有。

  內容付費玩“無理由退款”

  儘管如此,知識付費還是成為了資本巨頭圈地跑馬的風口。

  企鵝智酷的數據報告顯示,74.2%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見解”,50.8%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節省時間和成本”。從《李翔商業內參》,馬東的《好好説話》內容的熱賣訂閱來看,不難發現,願意為這些內容付費的“主力軍”仍是高學識、高追求的精英分子。

  不少人在購買內容付費産品時慎之又慎,畢竟資訊知識這種無形的商品,沒有“後悔藥”,付完錢即使不滿也不能“退貨”。

  日前,知乎Live宣佈進行産品升級,推出“7天無理由退款”功能。具體來説,用戶在知乎上購買Live以及Live結束後的7天內,如收聽語音未超過15條,可無理由退款。

  “希望通過探索市場機制逐步打造一個平臺、講者、知識消費者共贏的良性生態圈,實現知識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知乎已舉行了超過2900場Live,超過300萬人次參與過Live。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知乎Live進行創業解答,定價499元的200張門票開售不久便被搶空。

  無形商品尚未有退款規定

  提起“7天無理由退款”,不少人會聯想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服務。難道自媒體變現也將邁入“電商時代”?

  2014年3月15日,中國正式實施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除特殊商品外,網購商品在到貨之日起7日內無理由退貨,消費者享有“後悔權”。

  “新消法裏指的是實體商品,像知識付費産品這類無形的數字商品,有關部門尚未出臺相關退款規定。”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記者,“但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網路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履行承諾。知乎的做法就屬於這一點。”

  在朱巍看來,自媒體內容付費,除了作為一種腦力勞動的無形商品,還應視為一種服務。比如,線上醫療、法律諮詢,讓知識資訊更親民、更加個性化,也更符合電商的特質。但對於一對一的一次性知識付費,退款條約可能並不適用,但對於全年訂閱類的知識産品,可以酌情退款。

  而在資深文化評論人韓浩月看來,知識的定義本身決定了獲取知識是個漫長、系統的過程。然而,現在網際網路上所謂的“為知識付費”,無外乎是對“舊知識”的一次次新加工。“為知識付費”更多是付費者尋找存在感、填補資訊恐慌的一種安慰。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