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揭開1.9億罰款背後的銀行亂象

2017年04月10日 08:28:2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票據違規操作、變相“輸血”樓市、巧立名目地收費、不良騰挪至表外……近年來,不少銀行在這些業務上打政策的擦邊球,埋下隱患。有的“不慎打出界”,直接引爆了暗伏的風險。對此,銀監會再次掀起整治風暴。在4月7日的發佈會上,銀監會將今年定為“強監管年”,嚴查金融違規行為。更具威懾的是,僅今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就已開出1.9億元的罰單,罰沒的總金額達到去年全年的七成。

  “強監管年”拉開大幕

  一個月前,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履新後的首次發佈會上説道,要把“堅決治理各種金融亂象”列為重點工作之一。話音落下不久,4月7日,銀監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楊家才在新聞發佈會上再次明確,2017年將是“強監管”的一年,也是“監管問責”的一年,銀監會在上半年將組織全國銀行業集中進行市場亂象整治工作。

  事實上,在此之前,銀監會已經啟動了“強監管”。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在會上介紹了近期銀監會的處罰情況。2017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做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其中,罰沒的總金額達到去年全年的七成,整肅力度明顯加大。數據顯示,2016年銀監會共處罰銀行業機構631家,罰沒金額2.7億元,處罰422名金融從業者,取消88名高管任職資格,42名從業者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務。

  不僅如此,僅今年3月29日一天,銀監會就針對票據違規操作、規避監管、亂收費用、濫用通道、違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市場亂象,對17家銀行做出了25件行政處罰決定,罰款金額合計4290萬元。

  對擦邊球行為“開刀”

  銀監會披露的這幾種亂象,也是近年來商業銀行頻頻見諸報端的幾大問題。例如票據違規操作,去年先後被捲入票據風險事件的銀行數量上升,從國有銀行、股份銀行到城商行無一倖免。銀行自身的風控漏洞成為票據風險滋生的溫床。曾曝出票據案的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該行以前核查票據多是走形式、報報表,不會真正落實核查。

  變相為樓市“輸血”,是銀行頻吃罰單的另一個原因。去年四季度以來,樓市迎來新一輪調控政策,監管對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查處力度也同步升級,因此挨了“板子”的銀行數量更遠遠超過在票據業務上“踩雷”的銀行數量。其中,今年1月,上海銀監局對江蘇銀行上海分行開出了近478萬元的鉅額罰單,原因是該行給房地産公司違規融資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

  相比銀行直接給客戶放出的貸款,銀行與一些第三方金融機構間的灰色交易鏈,違規輸送著更多的資金進入樓市。3月底,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家金融外包機構仍在頂風作案,為客戶的房屋首付提供動輒百萬元的貸款,這些資金全部來自於銀行。該機構人士頗為自信地介紹:“我們有渠道,每個月可以從銀行獲得至少1億元的貸款。客戶自己去銀行借貸,銀行可能不會做,我們認識的都是內部人員,主管、經理級的,而且每個月從銀行貸那麼多錢出來,材料遞過去,銀行有的看,有的就不看了。”

  此外,業內人士介紹,銀行慣用的一種做法,就是將事實已經發生的逾期貸款納入到關注類貸款;或是將已經産生的不良資産通過信託等通道出表,再對這類資産回購;再或者用“擊鼓傳花”式的放貸手法將不良資産轉移。

  銀行監管漸進規範

  其實,早在2015年銀監會就對監管處罰工作組織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革。當年1月,銀監會按監管職責內容重新命名了各機構監管部,例如將此前神秘的“監管一部”、“監管二部”直接改為“大型商業銀行監管部”、“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部”,同時設立了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和信託監督管理部,並對統計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三個部門進行了改造等。

  2015年修訂的《中國銀監會行政處罰辦法》,調整了行政處罰職責分工,建立“調查、審理、決定”相分離的新型行政處罰工作機制;加大了處罰懲戒力度,強調行政處罰“雙處”原則。值得一提的是,該次修訂還增加了“公開透明、警示告誡,建立行政處罰資訊公開制度”的條例,此後銀行的種種問題也因處罰公司相繼被曝光。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銀監會不斷完善監管處罰制度的情況下,銀行的違規行為仍屢見不鮮,也説明瞭金融違規現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今年將“紮緊制度籠子”

  另一方面,監管在一些制度條例上仍相對薄弱,也給了銀行“犯錯”的機會。郭樹清坦言,金融風險的産生,很大程度是源於監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謂的“牛欄裏關貓”,今年將及時更新已經滯後於業務和風險發展的監管規制。

  楊家才提出,哪些新業務是合理的但監管沒跟上的;哪些是監管缺失、滯後的;哪些制度是之前有但過時了的;哪些是針對性不強的;哪些與國際規則有衝突的;哪些與相關國家經濟宏觀經濟不協調的,這都是今年即將梳理的內容。

  更新監管規制、“紮緊制度籠子”,根源上還是為了對金融機構有更規範和嚴格的管理。楊家才介紹,首先是讓銀行業金融機構自查,自查強調“三個全覆蓋”:機構網點全覆蓋、業務産品全覆蓋和從業人員全覆蓋;自查自糾之後,監管部門再組織現場檢查、抽查,對於發現的這些問題要逐一進行整改。

  現場檢查局巡視員王朝弟補充介紹道,下一步,銀監會將持續跟蹤整改進度,對於屢查屢犯的機構,從嚴處罰。2017年上半年將組織全國銀行業集中進行市場亂象整治工作,以回歸本源、服務實體、防範風險為目標,重點對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及高管、規章制度、業務、産品、人員、廉政風險、監管行為、內外勾結違法、非法金融活動等十大方面進行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銀監會對前述部分銀行常見違規行為再次重申了監管要求。在發佈會當日,銀監會發佈了《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分類調控、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嚴厲打擊“首付貸”等行為,切實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産泡沫。

  楊家才強調,對於風險事件,將堅持“上追兩級”,推行“雙線問責”,情節嚴重的,堅決頂格處罰。並推動建立銀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防止高管帶病流動、提拔。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