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家統計局今天發佈3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0.2%,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一些積極變化開始顯現。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帶來數據解讀:製造業生産和市場有所回暖。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四月春光明媚,我國製造業的數據也由陰轉晴。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值為50.2%,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首先分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則繼續位於臨界點之下,處於收縮期間。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特別是生産指數為52.3%,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産增速加快。新訂單指數為51.4%,比上月上升2.8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回升。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1.3%,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
此外,3月份,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近兩年來的較大升幅,略高於去年同期水準,非製造業擴張步伐加快。
如何解讀3月中國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進行評論解讀。
經濟之聲:3月份,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我國製造業開始出現哪些積極的變化?
溫彬:這個數據是市場非常期待的,遠遠超出市場預期。50這個臨界點很重要,50以上表示經濟開始擴張,低於50是收縮。這次是自去年8月份以後首次進入了50以上擴張區間,反映出前期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開始發揮效應,製造業開始出現回暖的跡象。
經濟之聲:生産指數為52.3%,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1.4%,比上月上升2.8個百分點。上升幅度應該是不小的,怎麼看待這兩指數漲的最多最大?
溫彬:這兩個指數是反映PMI很重要的數據,這兩個指數有較大回升,跟去年同期比都是提高,確實釋放更加積極信號,説明我們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應開始在顯現,同時也表明工業的生産開始趨於活躍,有利於我們下一步宏觀經濟逐步企穩。
經濟之聲:採購指數52.6%,升幅是4.7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上。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5.3%,高於上月5.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高於臨界點。這兩個指數變化幅度較大,説明瞭什麼問題?
溫彬:過去幾年受制于産能過剩壓力,工業生産是逐步下滑的,同時企業也經歷被動去庫存過程。現在經濟有所企穩,生産開始回暖,企業就會增加採購,同時來回補庫存,需求上升同時採購價格開始逐步回升,反映出工業生産開始趨於活躍,預計三月份PPI降幅也會進一步收窄。
經濟之聲:從業人員指數48.1%繼續是在臨界點的下方,表明我們製造業的用工量還是在收窄,是不是説明企業仍然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
溫彬:這次經濟回升跟前期主要與基礎設施投資拉動以及房地産開始企穩回升有很大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大企業受到拉動效應更加直接和明顯。從PMI企業規模結構來看,大型企業PMI是高於50,對PMI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中小企業還是處於低於50的收縮區間,反映在經濟拉動中經濟擴張傳遞到中小企業需要個過程。
經濟之聲:既然受益於基礎設施投資,地産拉動,未來趨勢還能不能延續?如果政策方向出現變化的話,未來經濟增長還能否延續觸底反彈狀態嗎?
溫彬:投資對於經濟拉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的見底企穩是經濟企穩的重要標誌。今年從政策上,在基礎設施投資上還有是非常大潛力和空間,包括在鐵路、水利建設、城市地下管網還有很大空間。近期由於房地産市場活躍,房地産投資前兩個月同比增長3%,比去年1%開始有所回升。不過因為房地産目前面臨一個區域性差別,儘管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成交活躍,價格有較大漲幅,但是三四線城市還面臨著較大去庫存壓力。總體上,房地産投資可能會在目前情況下有所企穩回升,但主要還是要靠一些基礎設施、一些新興産業加大投資,才能使經濟保持真正企穩向好態勢。
經濟之聲: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的話,能預期一季度總體宏觀經濟數據出現企穩嗎?
溫彬:從目前來説,相對比較樂觀。我們今年制定經濟增長區間是6.5%到7%,而目前預測應該在6.8%、6.9%左右。從現在看,一方面固定資産已開始企穩回升。同時外需從前三月PMI出口指數回暖企穩。這樣的話,可能有利於外需穩定,從這個意義上,可能整個宏觀的一季度是總體是比較樂觀的。
經濟之聲:宏觀出現樂觀跡象之後,對於貨幣政策包括財政政策方向有什麼建議嗎?這個時候是進入觀察期還是繼續發力?
溫彬:總體上,宏觀政策還是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非常重要的。儘管一季度我們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和信號,但是其實經濟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我們還是處在一個結構性的變化的過程中。財政的積極政策應該是今年一個既定的目標,加大財政的支援和投入,同時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在穩定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加大一些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包括三農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金融的支援力度,同時也會利用金融手段促進企業之間並購重組,實際上是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使經濟走的更健康。
經濟之聲:再從微觀企業角度,尤其是産能過剩行業,可能未來幾年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淘汰落後産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怎麼利用宏觀的優勢給企業騰挪出更多的空間來?
溫彬:主要是對傳統過剩産能這樣一個結構性的調整,一方面是要“做好減法”,通過行業之間並購重組使企業更有競爭力,把一些僵屍企業從市場上淘汰掉。同時還要“做好加法”,戰略新興産業以及包括服務業還有很大空間,通過結構性優化使整個産業結構更加合理,更加具有擴張能力。
經濟之聲:金融角度,從大類資産配置來看,首先建議的會是什麼方向?
溫彬:從金融的角度,要加大銀行對實體經濟支援的力度,前兩個月實際信貸的投放還是比較快,而且更多體現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包括對製造業並購,包括對新興産業投入以及基礎設施投入佔比都比較大,同時對於促進居民消費和惠民生方面,比如在住房按揭提供消費信貸方面,投入規模還是都是比較大的。除此之外,還重要的就是優化金融結構,要降低企業杠桿率,在資本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不僅僅通過IPO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發揮債券市場。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