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鼓勵企業對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援,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資産支援證券和項目收益票據等募集資金,用於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有專家預測,未來3-5年內投資總額或將達到2萬億元。
建設海綿城市,就是要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近兩年來,海綿城市作為解決城市排水防澇問題的重要辦法之一,從概念提出到技術指南的出臺,再到試點工作的開展,相關政策的落實推進速度正在加快。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2020年,我國城市20%以上建成區要自然存儲70%的降雨;2030年,全國城市80%以上建成區要達到這一指標。為了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資金缺口問題,《指導意見》鼓勵金融産品創新、業務創新,加大信貸支援力度,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拓寬海綿城市建設的資金來源,確保海綿城市建設的正常運作。
據悉,今年4月,隨著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佈首批16個城市的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錄,各地紛紛啟動項目。有分析人士表示,僅僅16個城市總投資需求就在3000億元以上,而我國共有332個地級行政區,保守估計每個地級市投資60億元,則全國未來3-5年內投資總額至少達到2萬億元。武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汪凡指出,這些資金一方面將用於保護城市原有的生態系統,包括河流、濕地、溝渠、草地等,另一方面將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強城市涵養水源的能力,讓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態水系統。
而由於建設項目數量多投資金額大,海綿城市建設普遍採用PPP模式融資。財政補助時間為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採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汪凡認為,目前建設海綿城市的PPP模式仍處於摸索階段,但PPP模式將面臨商業談判和利益分配等問題,而當前部分地方政府負債情況和信用情況並不樂觀,會使社會資本有些顧慮,增加項目落地的難度。(記者 蔣夢惟 實習記者 黃維臻)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