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一帶一路”新觀察:資金巨龍究竟飛向何方?

2015-04-17 13:3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一帶一路”建設如同聚寶盆吸引著各路資金的投入,從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的多邊金融合作,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新設立的金融組織,各方資金正在匯聚,涌向“一帶一路”建設大潮。

  除了專門服務“一帶一路”金融組織,商業銀行也磨拳擦掌,中國銀行準備在未來三年,拿出1000億美元支援企業 “一帶一路”的産業佈局。已經在“一帶一路”境外沿線國家儲備項目131個,投資金額達1588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資金如巨龍般規模龐大,這筆鉅資將投向何方?這條資金巨龍怎樣駕馭管理?未來收益又如何如何分配?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姜躍春認為,龐大的建設資金首先會投向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姜躍春表示,這樣規模龐大的資金管理將是多層次的,投資的方式也會是多種多樣。

  “一帶一路”,大規模的資金,到底如何用?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對此評論。

  經濟之聲:大量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金磚銀行”這樣的專業金融組織,還有各類社會資本,它們的投資方向有什麼不同?

  張燕生:亞投行開放是一個多邊開發性的金融機構,開發性金融機構更多帶有政策性的色彩。我們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向交通的基礎設施,能源電力的基礎設施,和通信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往往把它的建設初期,它有一個很貴的沉澱成本和固定成本,或者簡單的講就叫做賠付期,也就是説可能投進去的錢在一段時間沒有回報。光投入沒有回報,這個時候社會資本和商業資本就不願意進去,因為它的投入為後來的人做嫁衣的。不願意投入這個項目很難啟動,這個項目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非常好的生態效益,但是沒有人做。亞投行也好,絲路基金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商業的規則,遵循投資的規律做了,做了以後,它就會帶動商業資本和社會資本。亞投行可以聯合世行和聯合了一些國際的銀團做一些大型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時商業資本和社會資本更加有信心,就可以越來越多的參與,形成滾雪球效應。最難沉澱成本和固定成本亞投行做了,商業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所以它的作用像總得基金一樣的,也就是做這個項目的,就是帶有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色彩的投入。

  經濟之聲:這些各類的資本,大量參與的時間窗口,大概會是什麼時候?

  張燕生: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是2013年,規劃是2014年,落地是2015也就是今年,預計亞投行的落地,真正進入到操作,完成前期的審批,各國立法部門的通過,估計是會在今年的年底,因此今年可能落地。落地以後, 2020年,也就是2015年以後的5年,我相信將是社會資本和固定資本開是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開始投入“一帶一路”這個時間窗口。

  經濟之聲:到時候這艘巨輪真正舞動起來了,從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間,僅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可能就達8萬億美元。這筆鉅資將會怎樣管理使用?

  張燕生:這筆錢實際上是這樣的,因為要想富先修路,“一帶一路”建設,8萬億在10年裏面投進去以後,相信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將會有大幅度的改善。像交通的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和管道,像能源的基礎設施包括電力、包括一些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像通訊像光纜的幹線。亞洲經濟發展環境有明顯改善以後,生産貿易和投資和生産這部分的投入大部分的進入,在這種情況下,帶來大量各種類型的融資服務的進入。而且像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人才流的進入,形成無線網際網路,或者網際網路+的效應,這樣會帶動整個亞洲未來5年到10年快速的發展。這筆資金下來以後,它帶動絕不僅僅是8萬億,因為8萬億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它帶來貿易的資本、生産的資本、物流的資本,以及其他方面資各種各樣服務的資本可能都是倍增的效果。

  經濟之聲:“一帶一路”的收益各國本著什麼樣的原則分配,互利共贏?

  張燕生:首先“一帶一路”所涉及到60多個國家,所涉及到44億人口,絕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這些地方土地資源非常豐富的,很多地方像石油資源、礦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