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倒計時的鐘聲已經響起。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紛紛回家過年,長沙家政服務市場再現供不應求現象……(《長沙晚報》)
春節臨近,城市迎來了一年一度民工返鄉潮,我們也很快感受到月嫂荒、保姆荒、鐘點工荒等等“各種荒”,於是生活出現諸多不便。
城市務工人員“荒了”,廣大市民也“慌了”,面對幾乎年年如此的“春節綜合徵”,市民也想了很多辦法。以春節期間城市普遍面臨的“保姆荒”為例,有些市民對要求回家過年的保姆許以雙倍的工資,或者送上過年大紅包等等,希望以“利”留人,還有些市民平時就注意善待保姆,拉近彼此關係,勸説他們留在城市過年,希望以“情”留人。
實際上,不管是情還是利,都很難阻擋城市務工人員回家過年的腳步。面對這種局面,我們不該過多抱怨務工人員不近人情,而多些理解和寬容。可以説,城市務工人員常年在外打工,夫妻分居,骨肉分離,有老人不能贍養,有孩子不能照顧,他們對親情與團圓的渴望更加強烈,我們不能為自己的便利和舒適,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削弱他們回家團聚,享受親情的權利。
那麼,城市人該如何應對城市務工人員回家過年帶來的“各種荒”呢?除了需要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之外,也不妨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學著自力更生一回,比如自己去市場買買菜,去煤氣站換換煤氣,去水站買買水,自己動手打掃打掃衛生等等,這樣既能體會到別人為我們服務的不易,同時也能切身感受一下真正生活實在樣子。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則必須通過法律與制度的完善,通過對進城務工人員態度和理念上的轉變,進一步改善他們在城市的福利待遇,各項公民權利,降低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讓城市對他們而言變得更加宜居。比如可以通過建設公租房、廉租房等方式,給民工一個體面的居住環境,讓他們逢年過節能把鄉下的父母或孩子接到城裏過年。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務工人員與親人團聚,享受親情願望,也能有效緩解每年春節來臨城市居民所面臨的“各種荒”。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