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專家們也提出,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貧富差距的老問題、新情況相互交織,亟須更好地研究、應對。
“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強調‘品質更好、結構更優’的增長,更依賴於資本、技術帶來的創新驅動,這對勞動密集型産業影響較大,會進一步影響非技術、低學歷、低技能人才的就業和收入。”李實認為,未來幾年低端勞動力的工資收入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增長較快,甚至有可能下降。如果不加快改革,統籌考量我國的就業結構、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可以預見到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
劉元春表示,貧富差距近年來還有一個新情況值得重視。“以往談貧富差距、收入差距,城鄉之間的差距是核心。從2006年開始,城鎮內部的貧富差距拉大,由於資本存量不公帶來財富增量不公,比如説房地産價格的快速上漲,使房産快速增值。資本賺錢越來越容易,勞動賺錢越來越困難,經濟生活的變動往往給富者帶來發財的機會,給貧者帶來損失。”
此外,貧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並形成了階層和代際轉移,一些貧者正從暫時貧困走向長期貧困和跨代貧窮。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一情況,貧富差距便會趨向穩定化和制度化,成為一種很難改變的社會結構,社會階層流動通道也將被嚴重堵塞。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