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實認為,首先要正確認識貧富差距、收入差距。“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強調平均主義,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進入市場經濟後,強調按勞分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出現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有一定合理性。”
劉元春認為,客觀來看,貧富差距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我國人口多、底子薄,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支援工業,農村支援城市的政策,導致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城市。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向農村和中西部的投資,但在一段時期內,因發展的基點不同、條件不同,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會較大。“比如説同為公務員,東部省份和西部地區的最低工資、公積金繳存標準不同,福利、社保等也有差別,都會造成收入差距。”
專家們普遍認為,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部分領域改革不到位導致的機會不平等、資源分配不合理以及權力尋租等現象。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