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農民應更多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2015-01-22 07:4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媒體報道,近日,江西南昌安義縣種糧大戶淩繼河,在海南海口現場為種田農民頒發了288.9萬元年終獎,其中“種糧狀元”劉高美一人獲得35.9萬元。這已是淩繼河連續三年為農民發獎。領完年終獎後,80多位農民將開啟6天5晚的海島之旅。

  這件被稱為“土豪”“有錢任性”的事之所以成為新聞,正是因為它多少改變了人們對農民這個身份、種糧這個職業的慣性感受。但仔細一算,每位農民的平均獎金不足4萬元,相對於城市白領或工薪階層來説,這點獎金並不值得炫耀,而所謂的海島之旅,對城市小資一族來説也不過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即便是這樣微不足道的一點物質獎勵,對於絕大多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説,仍然跟做夢一般。

  耕田種地、完糧納稅的農民,自古就是構成這個國家的最基本的百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經濟飛速發展,蛋糕越做越大,富裕的人越來越多。但另一個事實是,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民,仍然較少享有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不少農民發展致富之路,是通過走向城市、參與城市建設,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涵的。而農村本身,仍然意味著落後、封閉以及貧窮,難怪乎不少人對“三農”的思維已經固化。

  我國廣袤的農村社會所面臨的難題,除了物質上的“富起來”,更有社會形態上的現代轉型。農民的生活處境若能得到切實改善,年終獎也好,海島遊也罷,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都理應成為農民當下能夠享受到的。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首先要改變農業經營模式,盤活農民手中的資源。宅基地、農業用地,在嚴格依法監管的前提下,可否賦予農民更多的自主經營權。讓農村的發展具有原發性的動力,而不是依附於城市和其他産業的發展而發展。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還要改變針對廣大農村的資源分配方式。加大農村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城鄉二元差距。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不是把黃土路變成水泥路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基本的社會資源分配一改過去集中于城市的模式。這其中尤其是教育文化資源,切實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化氛圍,才能徹底改變農村的面貌。

  改變農民的生活處境,更要跳出傳統的社會管理思維。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生育制度等基本社會管理制度的革新。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證農村的健康發展。

  古人云:“郡縣治,則天下安”。不能讓農村的滯後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而廣大農村的社會轉型,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環。農村的改革與發展,也必將是中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