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人民日報借股災批監管:內幕交易屢輕罰 寒了散戶的心

2015-01-21 07:3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內幕交易

  違法收益高、處罰程度低,使得違法犯罪分子願意鋌而走險,這不僅讓“壞人得利”,更讓廣大中小散戶寒心,不利於建立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19日滬深兩市以暴跌5%開盤,其中券商股上演跌停潮。這一現象有其直接原因,16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對融資融券業務存在違規行為的12家券商採取監管措施,並對中信證券等3家公司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違規經營受罰導致股價暴跌本無可厚非,但巧的是,就在證監會宣佈處罰措施當晚,中信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在此之前4個交易日內大舉減持3.48億股,套現超百億。由於公司作為被處罰當事方,大股東在兩融業務被罰消息公佈前大舉套現,引發市場關於存在內幕交易的質疑。

  無獨有偶,近期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兩家鐵路設備製造商的合併,也曾引起議論。根據自查報告,兩家公司高管以及高管家屬在各自公司重組停牌前,曾頻繁買入自己公司以及對方公司股票。

  儘管隨後兩家公司發佈澄清公告,稱高管們停牌前並不知悉合併事項,買賣股票純屬“個人投資行為”。但針對這樣的回應,廣大股民並不買賬。在各大論壇、網路調查中,網民的質疑聲比比皆是。

  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內幕交易的監管力度。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近日表示,2013年下半年以來,已將從事內幕交易的125名個人、3家機構移交公安機關。此外,根據證監會2013年下半年開發啟用的大數據分析系統,迄今已調查內幕交易線索375起,立案142起,同比分別增長了21%和33%。

  查到的不少,但判罰過輕,恐怕是近年來證券違法犯罪行為多發高發的最主要原因。進一步思考,一方面是法律本身有不嚴謹之處,另一方面,則有執法不嚴、敷衍了事的問題。

  如近期證監會公佈的新華錦控股股東高管徐東波的內幕交易案中,由於該違法事件未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對相關人員只處以5萬元罰款。而在近年來查處的被定義為“情節特別嚴重”的兄弟科技、三變科技、寶利瀝青等內幕交易案中,被告均被判處緩刑。

  違法收益高、處罰程度低,使得違法犯罪分子願意鋌而走險,這不僅讓“壞人得利”,更讓廣大中小散戶寒心,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不利於建立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不過,在諸多“從輕量刑並適用緩刑”的案例出現後,相關部門也發現了其中的不妥,並在進行積極地應對。去年,號稱“涉嫌從事老鼠倉交易時間最長、涉及股票數量最多、交易金額最大和獲利金額最多”的“馬樂案”,先後被三級檢察院抗訴。

  所以,斷絕犯罪分子的僥倖心理,讓涉事者後悔、讓效倣者膽顫,才能樹立法律權威。打擊內幕交易,在嚴查,更在嚴罰。

[責任編輯: 馬迪]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