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載《中國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文,文章指出,中國當前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發展階段,要避開“陷阱”的唯一齣路在於深化改革。重點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同時放開市場、降低門檻、破除壟斷,釋放民間資本的內生活力。中國本屆政府正是這樣做的,也可預見中國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摘編如下:
習近平在會見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時指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就要召開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綜合改革方案。他同時強調,中國不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僅從發展階段上分析,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和發展階段,中國恰巧進入到每人平均GDP3000美元以上和1萬美元以下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一些國家成功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歐美自不必説,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是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例子。
但是,也有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自今不能自拔,亞洲和南美國家居多。亞洲的菲律賓、泰國,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至今仍在“陷阱”裏苦苦掙扎。
一些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徵是,經濟徘徊在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以下,很難突破1萬美元。同時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這些情況在中國內地不同程度的已經有所表現。
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是否越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日本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2年中國內地每人平均GDP達到61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説,中國能否成功越過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以後七年時間裏。
中國要避開“陷阱”的唯一齣路在於深化改革。對政治經濟社會體制進行全面改革是繞不開的道路,針對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嚴重的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因素。本來經濟積累到一階段後,比如:每人平均GDP達到6000美元至1萬美元後,給經濟積蓄的發展後勁應該更大,因為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強。但是,由於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差距,使得經濟發展財富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裏,而這些極富者們各種消費品已經應有盡有,消費傾向非常之低。而消費傾向高的普通百姓由於收入增長緩慢,經濟生活負擔重,有消費傾向,但卻沒有消費能力。貧富差距過大從根本上抑制了經濟發展。
2013年新科經濟學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説:“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來自於人們可以平等地擁有財富。”
中國必須下決心改革收入分配嚴重不公的現狀,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一定會將收入分配改革引向深入。
同時,以打破壟斷為核心,釋放經濟內生活力。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佔三分之二,民營企業佔三分之一,這種格局近十年來沒有大的變化。這背後折射的是産業集中度過高,並且都集中到了國企特別是央企之中。一定時期的社會資源是一個定數,這麼多的資源都被國企特別是央企佔用,那麼,留給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空間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了。這種狀況持續十餘年,足以看出民營企業以及其他形式企業長期以來的生存環境是多麼困難。
欣喜的看到本屆政府正在致力於大力度放開市場、降低門檻、破除壟斷,釋放民間資本的內生活力。相信這將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重要內容。
再者,給消費增長提供基礎和環境,把消費潛力徹底釋放出來。當然,增加居民收入和完善社會保障是根本和長遠任務,而當務之急是給居民和中小企業大幅減稅降費讓利。激活居民消費,給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創造寬鬆環境。本屆政府已經做得非常好,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有更大利好。
總之,通過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抑制貧富懸殊;打破壟斷,激發經濟內生活力;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減稅降費釋放消費活力等改革措施,才能真正把資源能源推進、大舉投資和出口型經濟拉動轉到內需消費為主、才能把越走越窄的壟斷經濟轉到活力四射的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上,也才能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們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深層次的全面改革將會如火如荼展開,這是 “中國不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底氣和信心所在。(余豐慧)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