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降息不等同於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最近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産回報率僅5%,利潤增長速度大幅回落至1%,出廠價格指數31個月為負,小企業更慘。但銀行貸款利率仍為7%以上,人民幣在三季度對美元升值1%,對所有貨幣更狂升5%。如果錯失降息,匯率靈活調整和減稅的良機,經濟失速和通縮風險可能會在明年顯現。
匯丰采購經理人指數等數據,使屈宏斌對中國實體企業的困境有深刻的了解,但開出降息的藥方是錯誤的。
利率不僅是資金的價格,還是出資人對未來風險與收益的判斷。降息並不能讓多數實體企業獲得廉價資金。
中國開出降息的藥方,只有兩類企業可能獲得低息融資,一是大型企業,二是有政府背書的企業,並不是因為這些企業的效率有多高,前者是因為大到不能倒、會産生系統性風險,後者是因為企業沾光政府信用,與政府緊密相連,就像地方平臺債間接被視作了地方債,風險高但發行價格也較高。
貸款者之所以願意低息出借,看中的是企業背後的大樹。即使這樣,這些企業仍然難以為繼。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債券市場第一單本息違約的11超日債的剛性兌付。中國長城資産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投資管理中心通過出具保函的方式承諾為11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擔保,草案通過將全額受償。11超日債于2013年7月8日暫停上市,前一天收盤價為65.15元,重整通過獲得全額本息受償111.6元,如果在暫停上市前買入,簡單估算其持有期收益率高達71.4%。垃圾債尚且如此,其他可想而知。普通債權人的風險事實上也不大。
研究機構安邦指出,目前來看,受行政干預影響,超日債可能將以涉嫌違規的方式被兜底。這固然符合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規則,也有諸多先例可循,也顯示出依法治國(市)依然道阻且長。
中小企業依然處於融資難、融資貴的怪圈中,這並不僅僅因為中小企業未能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更是因為中小企業是最市場化的一個群體,風險、收益透明而公開。
今年6月,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與三農貸款難題,央行開始定向降準,這項被譽為定向滴灌的制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中小企業依然是一貸難求。《中國證券報》7月5日的報道指出,定向降準跑偏了,中小企業即便能從銀行融到資,年化利率也要高達10%至15%。利潤率不到1%的企業以10%的成本融資,理智的做法不是擴大生産,而是進入利潤最高的行業,如高利貸與房地産。
銀行也有自己的苦衷,都是企業,都要盈利,明明知道中小企業風險急劇上升,有些行業甚至整體倒閉,民營老闆跑路,難道還要讓銀行強行貸款給這些行業嗎?銀行又不是活雷鋒。
降息解決不了産能過剩,解決不了中間環節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問題也有一招,全面發鈔。但最好的辦法是改革,以此減少政府與市場企業的邊界。信用不能混淆,政府是政府,企業是企業,這樣才能準確地給企業進行風險定價。
同時,以網際網路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為企業進行風險評級,金融仲介環節多,因此網際網路機會大。馬雲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阿里巴巴上市後,馬雲現身克林頓全球倡議年會,與克林頓一家及美國商界大佬暢談上市感想時説,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中國的貿易結構給了阿裏機會。而美國的貿易基礎結構太好,因此在美國,電商就是一道甜點,但在中國,電商卻是一道主菜。
對於中國的金融風險體制,網際網路金融是改變基因的有力方法,可惜,有關方面卻沒有推出準確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反而允許P2P中很少一部分騙子敗壞市場,斷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整體信用。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必須趕走金融騙子。
中國需要先改革,後降息,而不是以降息掩蓋改革的滯後。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