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公積金政策調整的消息接踵而至。但同時,很多城市的公積金其實已初現緊張,有的城市還收緊了相關政策。專家表示,在當前樓市狀況下,首先應滿足基本購房的公積金貸款需求,同時要避免公積金“淪為”地方政府的救市工具。
10月14日,住建部等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同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
對此,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取消的收費項目産生的費用數額並不大,但客觀上減輕了購房者壓力及交易成本,這給市場傳遞了一種明顯的信號。更重要的是異地貸款“破冰”給異地購房貸款打開了大門,將激發大量的“回鄉置業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0多個城市調整了公積金政策。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還會有不少城市跟進,採取提高個人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的首付比例等措施,成為多地政府調控樓市的主要措施。
與紛紛放鬆政策不同的是廣州的持續收緊。10月11日,廣州“公積金新政策”獲得原則性通過,新政規定公積金貸款僅限于首次使用者,且首付從兩成調整為三成;貸款基礎條件也有所調整,貸款額度也變得更加吃緊,計算的公式也更為嚴格。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目前,廣州公積金提取比例已超過警戒線,個別月份接近甚至超過八成。
數據顯示,多個城市公積金流動性已初現緊張。據住建部調查,南京、青島等32個城市個貸率超過90%,出現了緩貸、斷貸、擠提現象。
“如果不予應對,只需兩個月,公積金貸款就會緊張。”武漢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陳祖信表示,武漢已建立公積金個人貸款資産變現機制,通過盤活公積金資産存量來應對公積金流動性趨緊矛盾。
既然那麼多城市公積金流動性已初現緊張,為何還要放鬆相關政策?有市場人士表示,公積金政策的放鬆必然會帶來可觀的購房者入市。因此,市場和購房者都普遍認為,調整公積金是繼取消限購、放鬆限貸後樓市的第三個救市措施。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城市在公積金政策上“動腦筋”,以激活市場信貸,刺激樓市成交。
但專家並不贊同“救市工具”的看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張東提醒,在土地財政和新房庫存的雙重壓力下,在取消限購放鬆限貸效果並不明顯的背景下,要警惕地方政府不顧公積金實際狀況,一味放鬆貸款政策來救市。
如何面對一邊是放鬆呼聲越來越大,另一邊是自身存量不足的矛盾?專家建議,公積金管理部門應積極探索,提高資金利用率,滿足“應貸盡貸”資金需求,並適應科學化樓市調控的要求。
建立跨地區公積金資金調劑平臺,被認為最為“便捷”的解決之道。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城市間公積金的使用率很不平衡。以湖北省為例,武漢市的個貸率比全省平均水準高出30.46個百分點,而有些城市的個貸率卻不足10%。
其次,通過金融創新拓寬公積金來源。陳祖信建議,在公積金中心賬戶存款不支付時,商業銀行應允許直接透支取得信貸資金。同時,將一部分公積金個貸資産變現,引入社會資本投入,盤活資産存量。
最重要的是,在房地産調控市場化之下,公積金要隨時“量身定制”政策。張東建議,建立公積金支援基本住房需求的機制,而不應由各地方政府根據各自需求隨意調整。“有關部門應多徵求職工意見,使公積金為基本需求者服務,又不能成為助推樓價的幫兇。”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