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一週車事:北京應對最堵月 反壟斷下豪車價格仍堅挺

2014-09-07 08: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者按: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汽車夢,中國已經是車輪上高速增長的國家。然而,擁堵與限購、出口與內銷、競爭與合作、並購與整合、人事與變局,在全球汽車消費互動度越來越緊密的趨勢下,已如燃眉之急,擺在中國汽車工業、産業和行業的案頭。中新網汽車頻道緊跟車企新動態,管窺國人車夢,報道車未來。

  中新網9月6日電 國家反壟斷調查還在持續的進行,而在剛剛開幕的成都國際車展上,多數豪華高檔車品牌的價格依然堅挺,甚至有的車型還需要加價才能提到車;這些價格堅挺的車型中,不乏剛剛被開出反壟斷罰單的品牌。

  反壟斷不只針對汽車廠家和4S店,國家發改委對浙江保險行業開出1.1億元罰單,理由是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組織23家省級財産保險公司多次開會協商,約定新車保險折扣系數,並根據市場份額商定統一的商業車險代理手續費。各位,這回知道為啥4S店買的保險那麼貴了吧?

  9月份中秋節和國慶節雙至,加上各大中小學的開學,不僅僅是北京,相信國內多個大中城市迎來了最堵月。在這個季節,走親訪友、出遊是出行的主要目的,享受節日喜慶的同時,編輯認為還是要提前做好出行計劃,避開交通流量高峰期,同時也注意安全,過一個平安喜慶的節日。在此,中新網汽車頻道全體成員祝各位節日快樂!

豪車

  9月5日 經濟參考報 超四成消費者遇汽車陷阱:買大眾途觀須花2萬提車

  汽車低檔配置改中檔配置以次充好、暢銷車型加價捆綁銷售、汽車貸款名目混亂、小故障誇出大毛病甚至偷換零件……貴州省消費者協會近日公佈在3萬餘名消費者中開展的消費調查表明,超四成消費者在汽車銷售、貸款、維修、保險等環節遭遇陷阱。為了套取利益,經銷商在各個環節“設局”,花樣翻新且隱藏深。隨著汽車市場進入“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提醒,汽車消費一定要擦亮雙眼。

  遵義市鳳岡縣一車主今年4月花42.76萬元購置一台奧迪Q 5中檔配置汽車,提車後發現後車窗雨刮器不能工作。該車主到重慶奧迪4S店檢測發現:車內左前坐椅膝部飾板螺絲缺1顆,加裝電器及線束多出4根,線路加裝導致後車窗雨刮器不能工作。

  經技術鑒定認為,該車其實是一款奧迪Q 5低端配置汽車,銷售商為了獲取高利潤,將低配車擅自加裝配置功能當作中配車型進行銷售,從中套取4.4萬元差價。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類似以次充好、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行為在汽車銷售環節中並不鮮見。購車過程中,商家口頭承諾給車輛高檔配置,促成了購車交易,消費者取車時發現商家沒有履行約定,而商家則以無文字約定為理由,拒絕履約。

  調查還發現,汽車銷售市場加價提車、強制購買配飾等情況普遍。貴陽市一消費者購買大眾途觀汽車,在提車時4S店以車源緊張無現車為由,告知需從其他地區調車但要交2萬元的調劑費加價提車,否則得等半年。

  專業人士認為“加價提車”背後,往往是汽車生産廠和經銷商聯手“做局”,造成缺貨或斷貨的假像,利用消費者“買漲不買跌“新款情結”等消費心理進行“饑餓行銷”,引誘消費者“入套”。

  貴陽市一消費者在買車時,銷售人員表示可以繳納定金並幫助搖號,購車定金繳納後不久,銷售人員告知已經搖到號可以到公司提車。消費者提車後才發現自己沒有搖到號並找到銷售人員討説法,經銷商解釋為個人失誤,表示可以長期提供臨時牌照,並承諾一直到搖到號為止,兩年的時間裏該車主一直在使用臨時牌照。

  貴州省消費者協會調查顯示,有38.2%的消費者在汽車消費銷售環節遭遇消費陷阱,其中有近三成消費者認為銷售人員態度惡劣或有明顯欺詐行為。此外,約定時間不能交車、新車剛買就大幅降價、新車存在品質問題等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責任編輯: 李丹]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