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外貿企穩向好態勢鞏固 仍存“轉回弱摩”四問題

2014-07-10 14:24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10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介紹2014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根據您之前介紹的情況,這是否預示著今年外貿形勢的走好?第二個問題,請您具體談談影響今年下半年外貿走勢的主要因素?

  鄭躍聲:

  上面我已經談到,我們預期今年三季度進出口外貿的增速要比二季度進一步加快。至於影響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發展的一些影響,我也想用四個字來做一個概括。

  我們前面講到“促、穩、新、消”四個積極有利的因素,預期下半年會進一步發揮作用,外貿企穩向好的態勢會進一步鞏固。但在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我同樣把這些問題概括為四個字“轉、回、弱、摩”。

  “轉”是指傳統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商品,正在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轉移在加快。我國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在歐美日等主要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下降了0.6個百分點,至44.4%。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下滑了0.9和2.4個百分點,分別是41.2%和58.2%。與此同時,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同類産品在美國市場份額分別提升了0.8和0.1個百分點;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同類産品在歐美市場份額同比分別提升了0.6、0.3和0.4個百分點;越南、泰國、孟加拉的同類産品在日本市場的份額分別提升了1、0.4和0.1個百分點;這個“轉”就是傳統密集型製造業從我們國家在向周邊國家的轉移,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在歐美市場的份額有所下滑。

  “回”,部分發達國家為了振興本國經濟、擴大就業採取措施促進製造業回流其國內,對外投資在降溫。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74億美元,下降了1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報告,美元匯率的競爭力、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廉價能源,與新興經濟體在勞動力成本上差距縮小,這些因素在推動著美國製造業的復蘇。報告還提出,在本輪危機發生之後,美國的製造業不僅得以較快恢復,而且迅速恢復到超過了危機前的水準,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回流將對我國的相關産業和外貿形成一定的衝擊。

  “弱”,是指人工等生産成本要素持續提升,削弱了我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近年以來,我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連續上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內的10多個省市相繼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約為14%。此外,我國出口企業在融資、土地、原材料等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的約束也在不斷地加大,環境的約束也越來越嚴格,我國傳統産業競爭優勢有不斷削弱的趨勢。今年6月份,我們對近2000家企業調查問卷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當前出口的綜合成本同比在增加,有65.2%的企業反映勞動力的成本在增加。

  “摩”,貿易摩擦的加劇抑制著我出口空間的進一步擴大。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貿易限制措施增多。2月17日,世貿組織發佈的全球貿易監督報告統計,從2012年10月中旬到2013年11月中旬一年間,各成員國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達到407項。有關部門發佈的《我國國際貿易環境報告2014》稱:2013年中國出口産品共遭到92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36.6億美元。2014年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比如5月份,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産品的貿易救濟行動就多達6起。5月14日,歐盟作出仲裁裁定,對原産中國太陽能玻璃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除了以上四個因素以外,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像能源、資源類的大宗商品出現了供過於求,價格在持續下跌。例如上半年,鐵礦石、煤、銅、大豆等我國進口主要能源資源産品價格同比都呈現明顯的下跌。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價格累計下跌了2.4%,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儘管是有利於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我們可以用相同的錢買回更多的物資,但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當期的進口值。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作的態勢估計在下半年還在持續,也會對我們的進口,特別是按貿易值統計的進口會有一定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對下半年我國外貿形勢的一些基本看法。

  謝謝。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