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際網路金融:“炙手可熱”OR“燙手山芋”?
儘管網際網路金融急劇升溫,而在日前于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投資年會上,多位投資界大佬給網際網路金融潑冷水,坦言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出現泡沫。
為何那麼熱?
網際網路金融在這兩年可謂發展迅猛,其産品成為消費“新寵”,但凡帶有“網際網路金融”這幾個字的論壇總是座無虛席。
一位資深股權投資界人士向記者透露,之前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無論是做實體的企業,還是小貸公司,都紛紛進入P2P領域,全國各地更是涌現出一批所謂的金融産業園。
眾籌、P2P、第三方支付被視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三波浪潮。覆蓋上述三塊業務的網信金融總裁盛佳介紹説,全國有上千家P2P公司,讓人眼花繚亂,眾籌則相對較新且發展最快。
為什麼網際網路金融這麼熱?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周浩分析稱:“由於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在銀行存款利率受管制、百姓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一旦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帶來的收益比較高,就很容易受到追捧。”
然而在一片熱潮之下,P2P行業壞賬率逐漸走高,個別網貸平臺壞賬率超過6%。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預計,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將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做得好的可能迎來非常美好的前景,還有一批風險管理出問題、經營理念不正確的、試水網際網路金融做投機的機構則會被淘汰。行業本身頗有前景,但具體到企業則會分化。
泡沫已出現?
儘管網際網路金融正風靡,但並非所有投資機構都為之興奮。
管理著16億美元基金規模的啟明創投成功投資了70多家公司,包括小米科技、泰格醫藥、世紀佳緣、大眾點評等,然而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似乎仍在觀望。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必須要界定明確的營業範圍和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於這個行業的監管辦法尚未明確,一旦投資政策風險較高。因此我們不會輕易涉足,有待監管指引進一步明確。”
在澳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熊鋼看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已經出現泡沫。“現在這個行業的估價幾乎已經透支了10年以後的價值,稍微做得有點樣子的企業都要價很高。”
另一位對網際網路金融熱“冷眼旁觀”的人士是來自耶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陳志武。他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概念在國內被炒作,已有一定的泡沫因素,隨著監管趨緊,其利潤將很快受限。
經歷了前期的草根瘋長後,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成為業界與監管層共同關注的議題。事實上,加強監管不僅基於對風險的考量,其實也是在保護而非扼殺網際網路金融這一新興業態。
監管難在哪?
總的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應嚴守“三道防線”——企業自身風險管理、行業自律和金融監管。多位投資經理均稱,雖然是線上作業,但網際網路金融本質從事的還是金融業務,因此仍應遵守線下監管規則的要求。
圍繞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近期風聲頻傳。市場普遍預計,P2P或歸屬銀監會監管,眾籌和餘額寶類産品歸屬證監會監管,第三方支付則可能歸屬央行監管。
其中,加強資訊披露被視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最核心的一環。當前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面臨著“資訊孤島”的問題,如在徵信機制建設方面,一些P2P公司可能不會把自己的徵信數據與監管機構共用,於是部分P2P平臺或會遇到重復抵押、財務造假等情況,從而形成風險黑洞,最終讓投資者遭受損失。“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要抓住資訊披露的‘牛鼻子’,打破不同機構之間的‘資訊孤島’,”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建議,“這需要有關部門加強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引入必要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措施,圍繞資訊披露構建完善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平領銜的課題組發佈報告建議,需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統計調查和風險監測分析體系,儘快將網路信貸資金納入社會融資總額統計範圍,建立交易資訊庫及統一的安全認證中心。
此外,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爭議還體現在兩個方面——利益層面(如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衝擊)和技術層面(如央行暫時叫停二維碼支付)。
對於上述問題,來自網貸平臺、富成融資的董事長劉菊婷向記者表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同銀行之間並非‘零和關係’,可以找到好的契合點。其次,作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需要加強與監管層的溝通,在溝通中共同尋找有效的監管方式。”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