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個人遊助力香港經濟復蘇 為何招致不滿之聲?

2014-04-10 10:1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個人遊助力香港經濟復蘇為何招致不滿之聲?

  新華社記者 李鵬 秦晴攝

  近來,香港關於個人遊增幅設上限、徵收陸路入境稅、叫停深圳戶籍人口“一簽多行”等建議此起彼伏。實施超過10年,助力香港經濟復蘇的個人遊,為何招致不滿之聲?

  個人遊給香港帶來了什麼(港澳線上)

  4月初,香港中文大學公佈最新問卷調查結果,6成多受訪香港市民認為,內地旅客個人遊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2013年,5430萬人次旅客到訪香港。

  旅客結構,可以這樣粗略描述:100個旅客中,75個來自內地,50個是“個人遊”旅客,25個是深圳“一簽多行”旅客。

  2004年到2012年,以個人遊計劃訪港人次,年均增長23.6%。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稱,當年香港面對SARS挑戰,經濟陷入低谷,個人遊“是一場及時雨,對香港經濟復蘇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2012年,個人遊旅客直接為香港帶來261億元增加值,佔本地生産總值1.3%,創造了超過11萬個職位,佔總就業人口3.1%。

  香港特區政府預計,2017年,訪港旅客會超過7000萬人次,“保守估計”2023年超過1億人次。

  爭議焦點從雙非孕婦、奶粉荒轉向交通擁堵

  個人遊在香港引發爭議,與近年雙非孕婦赴港産子、奶粉荒、炒房團等問題密切相關。通過政策調整,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或緩解。

  2012年10月,特區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非本地永久居民買房,稅率15%,樓市明顯降溫,外地買家基本絕跡。2013年起,實施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産子零配額政策,“雙非孕婦”成為歷史名詞。同年3月,實施“奶粉限帶令”,以保本地奶粉供應穩定。

  此後,個人遊的爭議,轉移到對本地居民交通、購物的影響上。

  香港的旅客接待能力已經不堪重負了嗎?700萬和5400萬,是回答這個問題時,常常被提起的數字。這分別是香港本地人口和旅客的概數。“旅客人數超過港人7倍”頻頻見諸報端,不少人以此判斷,旅客對香港交通等産生較大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沈建法認為,旅客人次不能與當地人口數直接比較,科學的方法是以“旅客人口當量”,即平均每天多少旅客在港,與本地人口數比較,從而分析旅客對公共交通的影響。

  沈教授計算出,香港2013年的旅客人口當量為39.5萬,以此估算出繁忙時段,旅客佔用公共交通總人次比率為10.18%。“以地鐵金鐘站為例,旅客佔乘客10%,繁忙時段等5班車才能上車,即使撇除所有旅客,仍然要等4.5班。”結論是,訪港旅客不是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的主要原因。

  不過,另一位教授質疑,沈教授的方法,沒有考慮乘客的行為特點,比如,內地旅客進入車廂後往往堵在門口,增加了擁擠程度。浸會大學講師阮穎嫻提出,沈教授的測算“大致正確”,但忽略了旅客攜帶較多行李的問題,而且列車擁擠時段,即使是多5%,也會導致擁堵程度大增。

  香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目前5400萬的旅客量,香港可以承受,即使增長到7000萬都沒有問題。但是,“將來如果地鐵內20%、30%是旅客,香港將難以負擔。”

  特區政府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牽頭的評估認為,現有鐵路網路仍有空間處理更多乘客。非繁忙時段,載客率整體在40%以下。“個別線路繁忙時段載客率較高,但仍可大致滿足需求。”

  引發關注的騷擾內地旅客事件發起人梁金成,稱家住粉嶺,生活受到內地旅客影響。他已就事件向受滋擾旅客道歉。他解釋,行動目的是希望特區政府關注受到旅客影響的港人生活,“口號只是針對政策,而非旅客。”

  一位香港本地評論員介紹,風波發生後,香港社會公開表示支援的人基本沒有,給予譴責的人不少,不理會的人最多。梁金成也表示,行動“效果不佳”,不打算繼續類似激進活動,未來可能以較軟性的手法表達訴求。

  “百物騰貴”能否歸咎於個人遊

  “去了十幾年的茶餐廳,一天突然換成金店、鐘錶店。”一位香港市民抱怨,個人遊導致物價飛漲、租金高企,與本地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餐館、小商店難以為繼。“熟悉的生活環境全變了,消費者的多元需求無法滿足。”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抽樣調查發現,七成多人認為個人遊導致租金上升,推高本地物價。

  不過,特區政府的經濟報告認為,零售店舖的租金與銷貨表現,多年來一直關係密切。平均租金2010年和2011年分別上升10.8%和9.3%,而零售業銷貨額同期增長更為可觀,分別為18.3%和24.9%。“零售鋪位租金上揚有業務收益增長的支援。”2013年租金上漲繼續放緩,為6.1%。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鄭宏泰博士是研究個人遊的專家。他認為,“個人遊導致香港百物騰貴”的説法是錯誤的。物價上漲的原因很多,除了租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導致來自內地的原材料漲價。其次是香港實施最低工資制,人工成本增加。

  與物價相關的最核心問題是聯繫匯率制。鄭宏泰説,個人遊推出兩年後,人民幣匯率改革起步,與美元掛鉤的港元不斷貶值,所以造成了誤解,認為個人遊導致物價上漲。“普通市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

  特區政府稱,明白不斷增加的旅客超出了“香港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並對部分地區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實際影響。但是,全面考察口岸處理、旅遊設施等方面後,以2017年有超過7000萬旅客訪港計,香港在各方面都可應付旅客需求,但酒店供應會持續緊張。

  個人遊讓誰受益?商鋪業主獲益最大

  最新一次抽樣調查中,鄭宏泰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問及個人遊對香港的利弊,45.7%的受訪者認為好處多,覺得壞處多的只有29.1%。可是,若問個人遊對受訪者個人的利弊,情況則倒轉,43.0%的受訪者表示壞處多,27.8%覺得好處多。

  “個人遊給市民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坐車擁擠,吃飯排隊等,是每天生活面對的,實實在在的,而正面影響則是間接的、不明顯的。”鄭宏泰説。

  他分析,個人遊推出後,雖然香港失業率改善,但工資徘徊不前,房價和租金大幅上漲,貧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數屢創新高,社會流動更加困難。個人遊旅客的確讓百業興旺,但大豐收的只是地産商大財團,普通市民不但日常開支增加,還要承擔因此帶來的社會成本。

  沈建法和田北辰也都認為,個人遊的最大得益者,是商鋪的持有者。沈建法分析,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得益最多的肯定是業主,因為他們有談判能力。

  普通市民有沒有得利呢?沈建法説,旅遊服務業工人工資雖然漲幅不大,但個人遊讓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否則香港失業率不會這麼低。田北辰説,個人遊讓政府庫房多收了錢,否則普通人可能要加稅。“但沒人會想得那麼遠。”如果不身處旅遊、零售業,普通人很難感受到個人遊帶來的益處。

  鄭宏泰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社會階層向下流動。因為沒有限制壟斷的規例,大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佔盡優勢,出現“馬太效應”。個人遊提供了新發展機會,但與其他機會一樣,最大的益處被大企業獲得,做小生意的、打工的,分得的利益相對較少。

  個人遊何去何從?限還是不限,是個難題

  最近一段時間,是否應該“控制內地旅客來港增幅”成為香港社會熱議的話題。另一個爭議話題,是深圳戶籍人口一簽多行助長了水貨行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抽樣調查顯示,63.6%的受訪者認為,應取消深圳“一簽多行”。

  沈建法和鄭宏泰也都建議改善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沈建法説,可以限制每年來港總次數,比如27次,即兩個星期一次。“這能減少水貨客,也可以控制旅客總數字。”

  但據香港本地媒體報道,水貨客中約六成為香港人。即使取消一簽多行,水貨行為也無法禁絕,而且只要差價存在、需求存在,原來內地旅客的帶水貨行為,將轉移為港人水貨客完成。

  沈建法和田北辰都建議,儘快設立邊境購物區,方便純粹以購物為目的的旅客,緩解上水、屯門等地接待壓力。

  至於徵收陸路入境稅,一位教授説,姑且不論行政成本,香港居民到內地的總人次為7000多萬,是內地來港人次的兩倍,“如果深圳也對港人徵收怎麼辦?政策目的是控制旅客增長,不是政府創收。一次收一兩百塊錢,內地客就不來了嗎?”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錶示,會在兩方面做工作,一是研究採取一些調控旅客人數增長和旅客結構的辦法;二是增加接待旅客的能力,尤其是在市區以外的地方,多提供些旅客需要的購物、旅遊、住宿的設施。本報記者 尹世昌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