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人心理透視:別讓房子綁架了幸福
本報記者 瞿 晟 《 生命時報 》( 2014年03月28日 第 06 版)
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家是充滿溫暖和幸福的字眼,是一個可以慰藉心靈、給人力量的地方。而房子是家的具象表現,承載了人們太多對家的寄託、希望和幸福嚮往。近日發佈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其中33%的人認為“有房是幸福的決定性因素”。房子在國人心中的分量為何如此之重,房子又能否與幸福劃等號?
“有房子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沒有房子的人很難幸福。幸福是一種主觀體驗,這種體驗與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有關係。在很多人看來,住的需要都不能獲得滿足,何談幸福?”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春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人之所以把房子與幸福關聯,首先源於我們的傳統觀念。自古以來,我們就講究安居樂業,“家”是生存發展的基地,也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濃厚的家庭文化賦予了房子不同的定義。其次,房子能帶給人們安全感。林春説,中國社會處於劇烈的轉型時期,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人們對未來迷茫,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中心城市房價連年上漲,嚴重超出年輕人的承受能力,所以住房成為與人們幸福感高度相關的一個影響因素,非常正常,就像一首歌中唱的“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擁有一個自己的家,哪怕很簡陋,也是很多人的憧憬和夢想。最後,房子讓人們有了歸屬感,這種感覺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北漂、南下,為夢想、生活奮鬥,在陌生大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是一種自我價值和歸屬感的證明。
正因為房子對於中國人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房子“綁架”,加入“房奴”大軍,為了一套房子,透支幾代人的財富,大半輩子為地産商和銀行打工。《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在被問及“當前青年人購置房産最可能的途徑”時,有高達90.2%的人選擇從父輩家庭尋求支援。辛苦的背後更是心靈的疲憊,一名南京網友自稱是“啃老族”:“父母幫著買了房子,還一起還貸,有時感到對不起父母,但也沒辦法。”林春説:“我很理解被房子綁架的人,但同時也為他們感到惋惜。年輕人最重要的是發展,如果為一套房,數十年的消費和發展機會都受影響,這是本末倒置的。我覺得年輕人要立足現實,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本來掙到一套自己的房子,就是一個要努力很多年的事情,年輕時候租房非常正常。”不要只看到有很多人買房,也要看到更多的年輕人和你一樣沒有房。租的房子裏也可以有夢想和幸福,要知道,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裏的笑聲有多甜。北漂4年的小王一直在租房,她説身邊有很多人買了房,可為了還房貸,不是把房子空著,就是租給別人,自己住便宜的。“想到房貸吃不好、穿不好,甚至連看父母、孩子的時間都得省下來。等還完貸款了,孩子卻大了,管不了了,老人也許也不在了,自己還老了,值得嗎?”
林春最後指出,當然,政府也要做些工作,比如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儘快健全房屋租賃市場的法律法規,保護租房者的權益,為年輕人成長、發展創立一個溫暖的環境。▲
[責任編輯: 楊麗]